2017年3月20日


八旬夫妻约定把遗体捐给母校做研究

《北方新报》(2017年3月20日) 10版

  《钱江晚报》消息 18日,杭州下沙大学城发生感人一幕,9时,在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与杭州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志愿者联谊活动上,83岁的退休老师李子平和老伴,携手签了捐献遗体协议。

  她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杭师大是她的母校,当初在师大医学院上解剖课时,用来学习的东西,都是前人的奉献。如今人口老龄化,希望学生们能研究老年病。所以离世后愿意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她说,签约了却了一桩心事,也是夫妻俩最后的约定。

  记者在李子平家见到了她和老伴。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墙上挂满了医学图谱,两位老人满头白发。

  李子平生于上海,16岁考进杭州护士学校,毕业后在杭州市卫生局工作。她立志一定要学好医术,在工作8年后选择去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继续求学,就读医疗系。

  1966年,李子平读满5年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浙江麻纺厂做医生。在厂里,她负责上百人的生老病死,什么病都要看,大到心肺疾病,小到腿脚抽筋,白天没解决的疑难杂症,晚上要回宿舍翻书查资料。她的世界围着病人转,除去睡觉,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似乎不够用。

  1981年,李子平到了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分校(杭师大医学院前身)当老师。那时40多岁的她几乎跟医学打了半辈子交道。她说起自己的一生,用了“幸运、幸福”这4个字。

  想把自己遗体捐出来的想法,萌生在80岁那年,触动她这一想法的,却要回溯到28岁那年。那是她就读大学的第一年,有一天李子平走进解剖室,老师为学生们介绍现场的标本。在一排的器官中有一颗“心脏”震撼到了她。“当时老师介绍,那是我们大学老校长洪式闾的心脏,在离世时,他毅然捐出心脏做标本。”这份敬意李子平一直埋在心里。

  前几年,看朋友去世,将骨灰撒了,李子平觉得很可惜。

  “人体有很多宝贵的器官,可以救人,遗体可以做解剖,有疾病的可以做病理研究,这些对医学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李子平说,这个心愿,得到了儿子们的支持。(于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