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


鼓励更多青少年成为“非遗达人”
文/程绍德

《北方新报》(2017年3月28日) 07版

  ◎读者热评

  

  

  3月26日,由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内蒙古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办,北疆文创艺学堂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习体验活动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漠古玩城牧勒传学基地举行。活动传习项目有剪纸、布贴画、仿真微型工艺制作,传承人为参与成员带来了精彩有趣的传习小课堂。(3月27日《北方新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也提高了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自觉意识。

  尽管如此,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非遗保护的环境和氛围不够浓厚、保护的方式缺乏创新、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等。保护非遗就是延续文化命脉,因此不仅要靠政府部门的努力,更要靠各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广泛参与,不断增加文化认同,以生产性保护的手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非遗保护的核心在于传承,而要想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并且成为“非遗达人”,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

  让更多的青少年成为“非遗达人”,除了多开展类似的民间艺术展演、不断增加非遗传承基地外,还有必要让非遗进校园、进教材,开设与非遗相关的课程,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