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


季羡林喜爱的10本书

《北方新报》(2017年4月8日) 12版

  关于读书,季羡林先生曾引用张元济先生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季羡林先生曾在著作中谈到他喜爱的10本书。

  

  《红楼梦》

  

  《红楼梦》是古今中外最优秀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我不谈思想性,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清楚,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只谈艺术性。本书刻画人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物一开口,虽不见其人,但立刻就能知道是谁。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实无其匹。

  

  《世说新语》

  

  这也是一本奇书。书中的时代清谈之风盛行,但并不是今天的“侃大山”,而是要出言必隽永有韵致,言简而意深,如食橄榄,回味无穷。有的话不能说明白,但一经说出,则听者会心,宛如当年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儒林外史》

  

  本书是中国小说中的精品。结构奇特,好像是由一些短篇缀合而成。作者惜墨如金,描绘风光,刻画人物,三言两语,而自然景色和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尤以讽刺见长,作者威仪俨然。不露笑容,讽刺的话则入木三分,令人忍俊不禁。

  李义山诗

  

  在中国诗中,我同曹雪芹正相反,最喜欢李义山的诗。每个人欣赏的标准和对象,不能强求一律。义山诗辞藻华丽,声韵铿锵。有时候不知所言何意,但读来仍觉韵味飘逸,意象生动,有似西洋的pure poetry(纯诗)。诗不一定都要求懂。诗的辞藻美和韵律美直接诉诸人的灵魂。汉诗还有一个字形美。

  

  李后主词

  

  李后主词只有短短几篇。他不用一个典故,但感情真挚,动人心魄。中国历史上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没有多大分量。但是,如果缺一个后主,则中国文学史将成什么样子?

  

  《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但此书的真正意义不在史而在文。司马迁说:“诟莫大于宫刑。”他满腔孤愤,发而为文,遂成《史记》。时至今日,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只留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史记》则“光芒万丈长”。历史是最无情的。

  

  陈寅恪的《寒柳堂集》 《金明馆丛稿》

  

  陈寅恪先生学贯中西,融铸今古。他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乾嘉朴学大师的考据之学,另一方面又继承和发扬了西方近代考据之学,实又超出二者之上。他从不用僻书,而是在人人能读人人似能解的平常典籍中,发现别人视而不见的问题,即他常说的“发古人之覆”。他这种本领达到了极高明的地步,如燃犀烛照,洞察幽微,为学者所折服。陈先生不仅是考据家,而且是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实超过许多哲学家。

  

  吕德斯的《印度语文学》

  

  在古今中外的学人中,影响我最深的,在中国是陈寅恪,在德国是吕德斯。后者也是考据圣手。什么问题一到他手中,便能鞭辟入里,如剥芭蕉,层层剥来,终至核心,所得结论,令人信服,比如他的《印度语文学》。我读他那些枯燥至极的考据文章,如读小说,成了最高的享受。

  

  《吐火罗语法》

  

  吐火罗语是一种前所未知的新疆古代民族语言。考古学家发掘出来了一些残卷,字母基本上是能认识的,但是语言结构,则毫无所知。3位德国学者通力协作,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日日夜夜终于读通,而且写出了一部长达518页的皇皇巨著,成了世界学坛奇迹。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