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


“七个新”——科学合理的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访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王关区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4日) 05版

□本报记者 白江宏

谋发展、促发展,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在未来5年内蒙古的发展蓝图上,自治区党代会报告创造性提出“七个新”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七个新”的创造性和继承性体现在哪里?如何理解把握“七个新”?记者就此采访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王关区。

记者:您对“七个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评价?

王关区: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制定的未来5年全区经济社会“七个新”的发展目标,全面系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有经济发展的目标与社会和谐的目标,也有民生保障的目标与生态改善的目标,既有总体的包容性,也有重点的突出性,从而全面描绘出未来5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亮丽图景,充分说明了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这一共同内涵。

“七个新”发展目标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辟概括的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工作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的具体化、目标化,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同时,“七个新”发展目标是在准确把握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趋势、客观总结我区过去5年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系统分析自治区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的,既符合客观实际、契合区情民意,又顺应现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

“七个新”发展目标适宜适中、切实可行。适宜,是指这样的目标符合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情况及其变迁规律,也体现了我区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特质与要求,是在我区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等一系列因子约束下的规划方案及优化目标;适中,是指这样的发展目标不低也不高,包含的指标不多也不少,既没有盲目冒进,也没有保守不前;适宜适中的发展目标,当然也是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的发展目标是内蒙古应该具有的目标,这样的发展目标是经过我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记者:“七个新”目标为我区描绘了怎样的发展蓝图?

王关区:“七个新”目标妙笔描绘了内蒙古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是经济水平更加提升,GDP和财政收入等中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西部前列;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及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新型城镇体系加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高效、演替有序及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城乡社会更加和谐,和谐发展有效实施,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三是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依法治区全面实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各族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四是人民生活更加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和消费水准不断提高,覆盖城乡、趋于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加速创建,全区各族人民将在全面小康社会中幸福、快乐地生活。五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色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更加舒适、优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进展演替,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总之,制定并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使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更加亮丽。

记者:“七个新”目标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体现在哪里?

王关区:“七个新”的发展目标是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程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框架及其指标体系、指标类型等都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可比性及继承性,有的指标数值及要求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经济实力方面的“四个高于”目标,即“内蒙古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的“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就有一定的相似性、继承性;人民生活方面的“两个达到”目标,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也有一定的对应性、继承性。

“七个新”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表述新。七大目标每一个的概括、表达都用了“新”字,这样的目标表述既准确生动、让人鼓足干劲,又新鲜独到、叫人过目难忘。二是框架新。由7个方面组成的发展目标的框架结构,全面、完整、明确、新颖,既有包容性、一般性,也有重点性、特殊性,可以说这样的目标框架在省级党代会报告中难得一见。三是指标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提出了许多新的指标,如经济实力方面的“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方面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发展方式方面的“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生态环境方面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国前列”等,这样的指标、目标对于我区来说,都有一定的新意,具有一定创新性。

记者:如何理解把握“七个新”目标对于我区发展大局的重要性?

王关区:第一个新——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是我区守住发展底线的重要保障,是着力推进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特别是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全新动能,也是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大量积累国民财富的必要条件。

第二个新——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指明了新时期我区改革开放的努力方向,也明确了其具体的奋斗目标,对于有效实施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实行“三去一降一补”等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我区大力推进开放发展,加速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全方位开放新局面等也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第三个新——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是我区着力推进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加速实现“五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的有力保障。它对于有效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逐步增加各产业的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不断蓄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于推进发展方式加速向高效优质、集约内涵转变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个新——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是实施全面依法治区、完善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的基础条件,对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对于人民群众各种权利的充分保障等均有着重要作用。

第五个新——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是有效推进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支撑条件,对于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作用重大。

第六个新——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是守住民生底线的重要保障,因为民生目标往往也就是民生底线。制定并实现民生目标就肯定守住了民生的底线,是有效推进共享发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得感的基础条件,对于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品质、完备公共服务体系有推动作用。

第七个新——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是我区守住生态底线的重要保障,也是加速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色化引领作用的基础条件,对于有效提高我区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加速草原、森林、农田、工矿等生态系统步入协调运转、良性循环,对于美化城乡人居环境、优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