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良好开局让北疆风景线熠熠生辉 |
■上接第1版
鄂尔多斯首个煤制烯烃项目——中煤蒙大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国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中天合创14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在我区的建成投产,真正开启了内蒙古煤炭产业链多级延伸、多元发展的大幕,“一煤独大”的内蒙古产业结构史,正在被重新改写;
我区钢铁企业“轨中之王”——槽型钢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批量使用,使内蒙古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钢轨、型钢在品种规格上的全覆盖,正在推动内蒙古传统冶金工业由低端化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型;
包头至曹妃甸水铁联运无水港大通道在内蒙古的建成投运,使我区发往沿海的货源,不出包头就能完成订舱、签单、换单、存放、提货等“一站式”通关,传统意义上以“货畅其流”而闻名的物流业,正在内蒙古被重新定义。
前11个月,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为主的全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新开工总规模突破5500亿元,同比增长25.3%;全区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9%。
传统产业,为什么要转型升级?
“市场需求缩水引发的‘传染病’,使传统行业不少企业纷纷倒下,作为产业单一化、低端化特征明显的欠发达地区,内蒙古的传统低端产业也面临失去‘免疫力’的危险。”
专家之言并非危言耸听。
进入2016年以来,后金融危机时代风波引发的全球再工业化浪潮加速了市场需求缩水,在这场冠名“经济下行”的危机中,我区煤炭、钢铁等传统低端产业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
面对重重危局,怎么办?
“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一定意义上讲,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第一抓手’。”—— 在2016年全区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坚持稳增长的动员令放眼长远发展。
事实证明,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特别是传统产业重大转型投资项目建设,夯实了传统动能,为2016年内蒙古经济稳增长埋下了希望之种。
“在新兴产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正在转型发展的全区传统产业,依然是内蒙古经济之舟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区内经济界人士的上述预判,绝非戏言。
受益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我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7.2%、7.1%、7.1%,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年经济增长稳定在中高速水平已无悬念。
权威人士就此提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成的稳增长,是决定内蒙古经济发展前途的一次重要“蝶变”。
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内蒙古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收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累累硕果。
发展,永远没有休止符。
2016年,内蒙古经济之舟在并非风平浪静的航道勇往直前,成就无愧历史;2016年,内蒙古经济之舟在结构调整的深水区攻坚克难,寻求发展新突破。
这种突破,源自自治区党委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果敢决策:
“一往无前地推进改革,以改革的‘一马当先’引领各项工作的‘万马奔腾’。”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
“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筑信息时代区域竞争新优势,打造新引擎……”
决策标定方向,方向昭示前景。
一系列适应新常态的果敢决策,为2016年我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注入源源不断动力,内蒙古新兴产业发展百舸争流:
全区大数据中心70万台服务器的正式投运,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大佬”的集群化入驻,大数据在全区各地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正式启动,真正翻开我区以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篇章;
青杉新能源客车一期项目在我区的建成投产,呼和浩特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项目的开工,东风沃特玛万辆轻卡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我区的落户,正在开启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年创千亿元产值的大门,内蒙古揭开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篇章;
包钢稀土钢综合利用项目在我区的全面建成投产,华霖机械石墨设备及机械制造项目在我区的开工建设,华达兄弟石墨烯高科技产业项目在我区的正式签约落地,人造蓝宝石长晶生产项目在蒙东、蒙西的陆续建成投产,使我区真正迈出以新材料应用进军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一步;
青岛昌盛20兆瓦光伏生态农业项目、香岛30兆瓦光伏生态农业项目在我区的建成投运,东立光伏75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项目在我区的建成投产,使“棚外蓄电、棚内借暖种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内蒙古得以大面积推广,实现了绿色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
区内首个“互联网+居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在我区的建成投运,彻底颠覆了传统养老概念,它通过互联网技术,重点构建了呼叫救助、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远程看护、电子商城5个智能化养老服务项目,受助老人只需按下一键通手机或智能终端按钮,就能在3到5分钟内获得紧急救助——便捷化、智能化的新兴养老服务业首次走进内蒙古人的生活;
随着西北最大的休闲游乐园——蒙根花休闲游乐园在鄂尔多斯、乌海等盟市的落成运营,随着京津冀蒙“千里草原大道”旅游联盟的成立,内蒙古开始迈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时代,全区各地落实“旅游+”战略、打造壮美内蒙古的步履铿锵激越。
只有回首过去,才知道自己走出多远。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到底意义何在?轻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铸就的一个个“数字丰碑”,我区2016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答案清晰可见:
农牧业结构显著改善——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40%,以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为特征的现代农牧业占一产比重进一步提高;
工业内部结构得到改善——前三季度,全区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经济比重回落,而有色金属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6.9%;
服务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前11个月,全区旅游总收入、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均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0多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新兴服务业发展提速;
三次产业结构得到改善——前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达7.6%,增速持续赶超二产、一产增加值增速,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开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现代化方向转型。
产业结构,攸关前途命运。
盘点2016年的全区经济运行,一个结论格外醒目: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内蒙古就能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收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累累硕果!
从行动层面,从战术层面,从战略层面,内蒙古奏响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时代强音
时光有分量吗?
时光本无分量。
然而,2016年这段值得回味的时光,在内蒙古人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这分量,源自内蒙古在适应新常态中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时代强音——
2016年,内蒙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开展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大数据产业推介、“双创”活动周、赴粤港澳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从行动层面奏响我区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时代强音;
2016年,经过密集调研走访,我区作出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推动东部盟市跨越发展、推动全域旅游、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启动呼和浩特国家级新区建设等重大部署,从战术层面奏响内蒙古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时代强音;
2016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作出守住经济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和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五化”协同、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七大网络建设等推进现代化内蒙古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战略层面奏响我区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时代强音。
这分量,源自时代强音感召下的全区2016年经济运行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全区煤炭企业利润由降转升,钢铁企业扭亏为盈,整体工业效益大幅提升,前10个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以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为支撑的我区工业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中迎来新的发展曙光;
企业效益的提升,为财税增长“蓄能充电”,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16.5亿元,剔除营改增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7.0%——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减税清费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内蒙古迎来财税稳中有增的发展曙光;
2016年,全区光伏、风力发电量增幅保持在14%—4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区间,稀土新材料产值增幅、轿车产量增幅保持在12%—2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区间——内蒙古迎来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曙光;
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3%,第三产业投资占到投资总额的51.5%,重点项目投资占投资总额的30%以上——以改善供需结构缓解供需失衡,已然成为2016年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精彩之笔;
满洲里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营,经我区开行的1100多趟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常态化运行,加速了我区全方位对外开放脚步——在打造“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新格局中,内蒙古已然开启充满希望的远征;
2016年,全区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89亿元,继续在贫困旗县推进精准扶贫,全年减贫21.2万人,12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摘帽——“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就是内蒙古经济实现更加公平发展的希望所在;
2016年,全区城乡居民医保补助金、退休人员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8%左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让全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成为内蒙古经济实现更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时光不会暂停和倒转,推动经济发展没有中场休息。
未来的路怎么走?“过上好日子,没有捷径,唯有奋斗。”——回顾2016年,自治区领导给出的答案朴实无华且蕴含深意。
仔细品味其中深意,仔细梳理2016年全区经济发展,我们更加坚定了一种发展自信:只要全区上下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内蒙古就一定能继续谱写无愧于时代的经济发展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