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


恪尽职守 撑起一片法律蓝天
——记内蒙古济海律师事务所主任、乌海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张飞虎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5日) 06版

1995年,21岁的张飞虎从内蒙古司法学校毕业后,怀着对律师职业的满腔崇敬之情来到了乌海,翻开了人生的崭新篇章。

在现实生活中,外来务工人员、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普遍存在着咨询难、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往往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张飞虎把维护这些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把“为社会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律蓝天”作为践行“执法为民”的具体行动,全心全意为他们排忧解难。

张飞虎一直坚持深入调查受援人的真情、实情,体察受援人的心情,与他们交流、交心、交友。有时到了饭点,他就找上一个小饭馆,点上几个家常菜、要上一瓶乌海二锅头,和他们边吃边聊。尽管朴实的农民工还没有拿到工钱,还是争先恐后要付账,此情此景常常让张飞虎热泪盈眶,深深感觉到用法律武器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责任,感受到办一件实实在在好事的成就感和欣慰感。对来申请法律援助的人,他们所里每一位律师都热情接待,有问必答;对涉及代书或代理的案件,从快办理,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对老弱病残求助者,随时联系并上门服务。急农民工所急,想农民工所想,多次为农民工垫付诉讼费、交通费、生活费,赠送被褥、衣物,很多农民工感动地说:“张站长不是我们的亲人,但胜似我们的亲人。”

2014年10月,宁夏吴忠务工人员马常喜来乌海索要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癫痫病复发,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张飞虎将个人衣物给他使用,并为他垫付了部分生活费和医疗费。之后,张飞虎反复协调,未经法院诉讼,为马常喜要回了大部分工资。马常喜全家多次表示感谢,将家乡的土特产杏干、鞋垫甚至宁夏大米给他邮寄过来。

无论是作为一名社会律师还是一名专职援助律师,张飞虎都会认真对待所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认真调查取证,精心代理、辩护。无论是民事代理,还是刑事辩护,他都充分分析案情,集思广议,反复论证代理论点、辩护意见,尽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有一天下午快下班时,一位40多岁的妇女提着一个大袋子来到律师事务所,指名找他申请法律援助。这名妇女姓郭,从现有证据看,法院可能会判决双方离婚。但张飞虎认为:郭某尽管有致其丈夫轻微伤的行为,但该行为是在遭受毒打时的防卫过当行为,郭某为家庭和丈夫付出了青春年华及全部精力和积蓄,最终却失去工作和养老保险待遇,现无业无房。在本案中其丈夫应系过错方,郭某丈夫现在广州工作,年收入十余万元,应依法给予郭某一次性经济帮助及过错赔偿。于是,他马上到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其办理了法律援助事项,加班加点帮其整理材料,并出庭代理此案。经过激烈的庭审调查和辩论,最终郭某获得5万元经济补偿,并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和每年1.5万元的抚养费,解决了其生活难题。

2015年春节前夕,各家各户已经沉浸在爆竹声声的节日气氛中,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过年了。但是,乌海市一家公司热电土建施工项目中的320位务工人员还滞留在乌海,情绪激动,言行激烈。张飞虎是一名共产党员,带着维护社会稳定人人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义不容辞地带领所内援助律师为求援的320位务工人员索要工资,将建筑公司和包工头诉至乌海市乌达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公司及包工头最终同意先行给付务工人员600万元工资,让大家回家过年,剩余部分春节后解决,这个结果让几方当事人都很满意。

对受援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他除了提供解答、代写诉状等法律援助之外,还多次拿出钱帮助解决诉讼费及路费、生活费,有时让受援人住办公室,或者给他们找廉价的小旅店。许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弱势群体都乐意找他诉说心里的苦闷,久而久之,张飞虎逐渐成了弱势群体的贴心人,这也是对他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从事律师工作20多年,张飞虎共承办民事、刑事等各类法律援助案近150余件,代写法律援助文书400余件,义务解答法律咨询3600余人次。2012年乌海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至今,共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2800余件,来电、来访、咨询10000余人次,代书1500多次,为受援人挽回各项损失6000余万元,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肯定。他本人被评为“2016年度内蒙古十佳法治人物”,可谓当之无愧。

去年,内蒙古济海律师事务所被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评为“2011—2014年度”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任,张飞虎感到很光荣,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的援助者、公平和正义的维护者、依法治国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