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


磴口县:浩瀚沙海崛起绿色产业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5日) 09版

本报巴彦淖尔1月4日电 (记者 韩继旺)棚顶太阳能板光伏发电,棚内温暖如春、蔬果茂盛。隆冬时节,走进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中的内蒙古昌盛日电光伏公司华夏绿能农业园区,成片的茶树郁郁葱葱,大朵大朵的皇菊花开正艳,食用菌、药用蚯蚓等特色种养殖项目开始起步,一幅清洁能源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精美画卷展现在眼前。

据公司农业专员高凡介绍,昌盛日电一期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今年3月顺利并网发电,年均可上网电量2890.36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粉尘排放量约98.28吨,减少CO2排放量约24568.10吨。与此同时,配套完成253栋光伏农业温室大棚建设,棚内种植的蔬菜、茶树、菌类、花卉等植物可以实现一年四季生产。

乌兰布和沙漠在磴口县境内绵延42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8.3%。如何让立地劣势变成发展优势?2016年以来,磴口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紧靠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日照时长、土地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把防沙治沙、畜牧养殖、生态牧草、设施农业与光伏产业等有机结合,以有机牧场、万亩光伏园、葡萄酒庄等大项目支撑带动,形成多元立体发展模式,加快沙产业的发展步伐,打出“绿色有机、文化旅游、清洁能源”3张名片。

目前,已有60多家企业参与到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与沙产业发展当中。建成圣牧高科有机牧场18座,发展荣威、晶烨等标准化养殖场210户,牲畜饲养总量达到156万头(只),其中有机奶牛存栏8万头,有机奶产量占到全国一半以上;利用沙漠中纳林湖、万泉湖、冬青湖等100多个湖泊湿地星罗棋布的优势,成功创建全国第七个、自治区首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特色水产养殖规模达到4.5万亩;以肉苁蓉、酿酒葡萄为主的沙草产业面积达到21.5万亩,其中肉苁蓉嫁接面积达到5万亩,有机酿酒葡萄1.1万亩,种植山药1000亩,种植优良牧草面积 11.59万亩;引进国电投、国电、国华、蒙华和青岛昌盛5家企业,建成占地面积9万亩的200兆瓦光伏产业生态治理基地;全域旅游势头强劲,成功举办了全国沙漠垂钓大赛、全国穿沙越野大赛等20余场重大节庆活动,开通了4条低空飞行旅游航线,建成了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兵团文化博物馆等新的旅游景点,配套完善了三盛公、纳林湖、万泉湖等景区基础设施,有力拉动餐饮、住宿、物流等服务业发展。2016年磴口县全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18%和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