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前沿论语
如何以 产业 “四化” 强筋壮骨?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0日) 13版

□付东梅 刘军

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最关键载体。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求产业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新形势下,内蒙古又该如何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再创优势呢?

对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已作出前瞻性战略规划: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高端化是结构调整方向,智能化是产业升级核心,绿色化是转型发展底线,服务化是产业发展需求。可以说,以“四化”引领产业发展,是我区顺应趋势、抢抓机遇和强健产业筋骨的根本要求,也是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必然选择。

全力打造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核心内涵的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必须有的放矢。

推进产业高端化,必须围绕产业链高端化“强链、补链、延链”,集聚资源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发展,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围绕价值链高端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标准化引领力度,深化产品品牌培育,形成“内蒙古制造”的品质影响力;围绕市场链高端化,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分工,增强跨区域、跨国经营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进产业智能化,必须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动现代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推广,促进智能技术、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行为深度融合;加大智能技术、产品、装备开发力度,健全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链;推进物联网应用,推动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提高企业精益生产和管理水平。

推进产业绿色化,必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进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绿色化布局,研发推广绿色工艺技术装备,推动绿色生产;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推进产业服务化,必须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线支持服务等,延伸企业服务链条;发展信息技术服务,鼓励移动电子商务和在线定制、线上线下等创新模式发展;大力培育“互联网+”经济,引导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服务业推进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作者分别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