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口粮”充足牲畜越冬不愁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0日) 16版

□本报记者 李文明

“今年提前近1个月就开始给牲畜喂草,饲草消耗量比往年大。我家早早就多储备了3万斤饲草料,‘口粮’充足,牲畜越冬不愁啦。”元旦过后,说到近一段时间冰雪降温天气对自家牲畜的影响,呼伦贝尔市新左旗新宝力格苏木呼格吉勒图嘎查牧民呼格吉勒说。今年坐冬雪较正常年份提前近20天,进一步加大了越冬牲畜的饲草需求量。呼格吉勒去年12月初就停止放牧,开始舍饲圈养。据了解,今年冬春新左旗全旗饲草需求量预计增加2万吨。目前,该旗已经储备饲草34.9万吨。下一步,新左旗将加大饲草调运力度,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针对当前冰雪降温牲畜过冬度春面临的问题,全区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加强极端灾害天气预防预警,并及时做好牲畜饲草料调运与储备工作。截止目前,呼伦贝尔市已调入饲草69万吨,饲草缺口全部解决;锡林郭勒盟缺口100万吨中已经调运80万吨,其余部分正在积极调运当中;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3盟市缺口120万吨,可通过农区调运青贮、作物秸秆等方式内部解决。

在呼伦贝尔市,抗灾责任制和应急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首先,加大了对牲畜棚圈、人畜饮水点和储草棚等基础设施修缮与建设投入,发动和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场入户,指导农牧民加强生产管理,做好牲畜棚圈维护、畜舍防寒保暖、家畜日粮搭配、仔畜保育、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同时,在市农牧业局的要求和督促下,各地积极引导动员牧民加大牲畜出栏,降低灾害损失风险。另外,抗灾设备随时待命,各相关工作部门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准确。

经测算,锡林郭勒盟冬春饲草需求约21亿公斤。为确保饲草充足,该盟投入各类抗灾资金1.35亿元,储备饲草20亿公斤。同时争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关的支持,积极从蒙古国进草,目前已有5万吨饲草在蒙古国毕齐格图口岸待入境。

此外,鉴于严重的旱情和饲草短缺的实际,锡林郭勒盟确定了出栏牲畜1000万头只以上的目标任务,并把出栏任务层层分解,进一步压实责任。目前,全盟出栏牲畜1273万头只。

据了解,我区多年来始终以饲草饲料贮备和棚圈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障牲畜安全过冬。目前,全区过冬畜羊单位平均贮草160公斤以上,过冬畜暖棚羊单位占有面积由2000年不足0.7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1平方米以上。棚圈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效提高了牲畜繁殖成活率。目前,全区牲畜成活率达到98.7%,灾年和平年成活率基本保持不变。

为加强对牲畜过冬度春的生产指导,我区已经启动牲畜过冬度春周报制,利用各级畜牧统计监测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发布畜产品和饲草料价格信息,引导养殖场户调整生产。

1月9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哈拉噶苏木的牧民正在放牧。据了解,该地饲草料充足,牛羊越冬度春有保障。

本报记者 马建荃 摄

打好牲畜过冬攻坚战

【记者补记】

去年,我区遭受严重旱灾,受灾严重的东部5盟市过冬饲草缺口有287万吨。灾情发生后,我区派出多个调研组从饲草储备、加快牲畜出栏速度、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深入受灾地区指导抗灾工作。为减轻过冬饲草压力,各地还出台了提前出栏冬羔补贴政策,牲畜出栏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使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最近一段时间,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等地降雪增多,气温大幅度下降,坐冬雪较往年提前了20多天,畜牧业面临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强降温、暴风雪等极端天气对畜牧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主动出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克服雪天道路条件差的不利因素,加快外调饲草工作进度,加大旗县级应急饲草储备,增强政府对饲草调控能力。在储备足够饲草料的基础上,各地进一步加强了牲畜棚圈、应急饲草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场入户,指导农牧民加强生产管理,做好仔畜保育、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提高了牧民对暴风雪等灾害的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有效减轻了灾害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