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 深化循环发展 推动绿色转型 |
本报通辽1月9日电 (记者 相恒义 陈玉文 王晓 郭洪申)近年来,霍林郭勒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实施能源转换战略,构建煤电铝产业循环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煤、电、铝产业相互支撑且独具特色的煤电铝及铝新材料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
然而,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数据显示,全市412万千瓦的火电装机,每年产生粉煤灰总量达500万吨以上。
如何将这些“废物”处理好、利用好,变废为宝?
霍林郭勒人给出答案是:深化循环发展,推动绿色转型。
工作中,该市依托煤电铝及铝新材料主导产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融合发展,上下游产业深入对接,推进产业间、项目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构建了集聚发展、互为支撑的循环工业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循环经济园区企业排放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复合水泥、空心砌块、路面彩砖、水泥管等产品,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就地转化。此外,围绕锦联、创源、联晟等铝及铝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引进机械加工、集装箱站台、天然气等配套项目,逐步形成共生耦合、闭路循环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该模式已获联合国“今日变革进步奖”,该市也先后被列为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级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2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市)。
冬日的霍林郭勒市天寒地冻,冷气逼人,厚厚的白雪覆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在蓝天伟业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的生产车间,却让人感觉到了夏日般的火热,经过研磨、搅拌、浇注、发泡、切割、蒸养等工序,一块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砖成功出炉。
“这些砌块砖70%的原料来自于该市火力发电产生的工业废弃料——粉煤灰。如果全线满负荷运行,一条生产线就消耗粉煤灰100万吨,两条线就是200万吨。200万吨粉煤灰如果堆在一起,大概有3000米长、25米高,宽度大约是在1500米左右,消耗这么多东西,生产出的产品产值大概在1.8亿元到2亿元之间,利润可达到3000万元左右,做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废为宝!” 企业负责人孙春智介绍。
据介绍,该项目由山东东岳集团和通辽市东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规划总投资5.5亿元,分两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可以消耗粉煤灰400万吨左右。目前,一期实现投资3.15亿元,每年可生产30万立加汽砖、1.5亿块标准砖,同时还建起了年产1万吨漂珠的漂珠车间。
经过几年的建设,霍林郭勒市现已形成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粉煤灰-炉渣-建筑砌块、煤-电-脱硫石膏-纸面石膏板等产业链条。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已达9家,待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综合利用粉煤灰、脱硫石膏固体废弃物300万吨和120万吨左右,年新增产值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