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


全社会共同参与 构建社会共治大格局
——红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管社会共治”成效显著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3日) 03版

赤峰市红山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近42899万户。面对海量的市场主体,红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积极构建社会共治大格局。

全力打造“两个平台、一个工程”,构建社会共治监管新格局。红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注重服务发展、注重市场监管、注重质量监督、注重食药安全、注重民生诉求、注重协调共享”的“六个注重”为统领,全力打造“两个平台、一个工程”,在市场监管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该局结合群众举报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自主研发“红山市场监督电子政务平台”,消费者可以登录网页或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投诉。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数据综合分析功能,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动态执法,实施精准打击。

该局依托互联网建立“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分为政策资讯平台、市场准入平台、诚信体系建设平台、品牌战略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法律服务平台、学习教育平台、风采展示平台、中小微企业维权平台十大模块。

该局全面打造村居市场安全工程,在红山区13个镇街建立76个消费维权服务站,有针对性地发展212名社会共治志愿者,并建立“社会共治志愿者”全程跟办、百姓参与的“阳光执法”模式。

2016年7月8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到红山区调研,对该局开通微信平台,畅通消费者的诉求渠道,为消费维权提供便利服务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全面实施市场安全监管“百日行动”,形成“社会共治、群防群治”新合力。该局实施“市场安全监管百日行动”中,社会共治志愿者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2016年7月份,该局桥北所历时近一个月,走访4个旗县区,成功调解一起种子纠纷。8月24日,捣毁一家“外卖”加工黑窝点。8月25日,颁发了赤峰市第一张“食品摊贩小餐饮小饭桌备案卡”。9月份,成功查办一起药品违法购销案件。9月6日,在早市查获一起私屠滥宰违法行为;查获假冒“阿尔卑斯”奶糖33件。9月7日,对无索证索票、进口化妆品无中文标签的3家化妆品店进行查处。10月8日,该局西城所在1小区内取缔1家托管班。10月17日,该局联合公安、无线电管理部门,捣毁1家销售药品的“黑电台”。10月26日,对7家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门店进行立案查处。10月27日,取缔一家生产薄脆的黑窝点。10至11月份,积极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退城进园”,集中开展小作坊专项整治。11月16日,在南山曲家沟捣毁一熟食加工黑窝点,查获待加工动物下货两吨。

该局强化科技手段运用,先后组织服装、家电、电线电缆、劳保用品、日用品以及学校跑道等6大类279批次商品的质量抽检,及时向全社会公开检测结果。

监管与服务齐头并进,夯实“社会共治、群防群治”新基础,市场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红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助力中小企业长足发展。该局指导下,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落户红山区,承担单位为赤峰碧野物业有限公司。2016年9月份,该局成功举办小微企业劳动用工招聘会,240家参会企业收到简历6000余份,达成用工意向2700余人次,现场参与人数2万余人。召开2016年“品牌红山”战略宣传推进会。10月份,该局在赤峰雷蒙大药房设置了5个过期变质药品回收点。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进军营活动和建立“子弟兵”消费维权服务站等双拥工作。11月18日,该局南新街所颁发了红山区第一张“两证整合”营业执照。

市场监管社会共治,在深度上不断拓展、在广度上不断延伸,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监管”新格局。红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搭建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强化信用监管,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氛围,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QQ群和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信息共享。

该局全面推进快检开放日活动,以局业务股室和各监管所为单位,每个月设立15个快检开放日,开展肉类、蔬菜、瓜果等快检活动。

该局全面推进市场监管云平台建设,包括食品、药品、电梯和锅炉等特种设备。具体分为协同办公、综合业务、公共服务、智能监管、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等六大平台,服务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和监管执法者三大群体,实现远程监控、电子追溯、现代执法、可视举报等功能,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再巩固”的工作思路,拟定3年全部实施电子信息化监管。目前正在推进大数据信息监管云平台建设,已经实现对宾馆、饭店的远程监控。(宝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