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


“草原110效应” 筑起北疆群众幸福线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3日) 12版

□本报记者 及庆玲

如何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让党员官兵的工作更符合群众的期盼?内蒙古边防总队党委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融合,以边防派出所民警兼任嘎查达助理为依托,将草原110的公安110职能扩展到为牧民送书籍报刊、送科技信息、送市场行情、送医送药等,形成“草原110效应”。

草原110直通车开进牧民“心窝子”

2017年元旦前夕,年近七旬的牧民孟克拨通边防派出所的电话求助。

巴彦淖尔市边防支队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边防派出所官兵开着草原110爱民固边直通车经过2个多小时长途跋涉,来到孟克家,按照电话通知的采购清单,将汽油、煤气罐、米面、肉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一一送到。

针对边境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外出购物困难的实际情况,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协同乌拉特后旗公安边防大队共同推出爱民固边直通车,由边防官兵负责为困难群众代购生产生活用品。

孟克说:“我们这里离最近的镇160多公里,如果天气恶劣,根本没法外出购物。有了爱民固边直通车,我们每月能省下运费近200元。”

目前,爱民固边直通车覆盖了巴彦淖尔市边境地区24个嘎查,边民群众购物难、购物贵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的惠民政策在边境地区得到深入宣传,科学养殖等信息渠道进一步畅通。

“特殊村官”送来致富经

在包头市达茂旗明安镇呼格吉乐图嘎查,说起“特殊村官”张巍,牧民鲁成说,“自从张巍到我们嘎查当了副书记,卖牛羊的渠道多了,又能卖上好价钱。”

2015年7月,张巍来到当地扛起“村官”的担子。在草原旅游高峰期,扶持牧民阿力玛办起了“牧家乐”,仅此一项日收入可达500多元。

自治区边防总队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内蒙古边防总队开始实施民警进驻辖区嘎查(村)任“村官”以来,“村官”人数已由当初的30多名上升到如今的509名,基本实现边境地区一个嘎查(村)一名边防警察“村官”,成为内蒙古边防总队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开展“北疆基层党建长廊”的稳固根基。

据悉,“特殊村官”们在加强治安管理、维护边疆稳定的同时,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之中,先后帮助边疆群众引进生产项目60多个。

草原上出现了综治110

“综治服务中心是依托警务协作机制加强边境管理的创新做法。”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达尔罕边防派出所教导员贾瑞军介绍说,综治服务中心在派出所设立服务大厅,联动与牧区群众息息相关的部门联合办公,服务前移,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

2016年11月,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镇达尔罕额尔登敖包嘎查身患疾病的牧民赵迪的冬储煤紧缺,随即拨通了派出所的综治110。接到报警后,达尔罕边防派出所迅速联动民政等3家成员单位,前往她家探望,不仅解决了煤炭问题,而且还为她办理了低保。

针对偏远牧区综治资源匮乏现状,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协调包头市、达茂旗两级政府和公安局出资815万投入边境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成6个基层治安巡控室建设,配发3台人证核验系统,与达茂旗政法委探索推出集群众接待、纠纷调处、联合处置等职能于一体的综治服务中心,大大提升了边境牧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20年来,草原110不仅有效维护了八千里边防线、36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的经济社会稳定,筑牢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安全屏障,还不断创新做法、创新机制,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小事,积极参与祖国北部边疆建设,增进了各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