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


鄂托克前旗祭火祈福迎新春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3日) 08版

□本报记者 赵曦

1月21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鄂托克前旗民间祭祀文化协会主办的鄂托克前旗民间圣火祭祀仪式在敖勒召其镇圣火文化广场举行,当地蒙汉等各族人民共同祭火祈福迎新春。

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蒙古族人民崇拜火,一直将火作为生命、财富、力量和兴旺的象征。

当日凌晨3点,该旗昂素镇牧民孟克巴雅尔开始在家中煮用于祭火的羊胸叉肉和肥肠,他在祭盘里放满五谷杂粮、五色布条、奶食品、香、杜松叶等物品,最后用蓝色哈达盖住,上面点上奶油,安放在桌上。此外,他还准备了用羊肉汤煮好的祭火膳。

同样的祭品孟克巴雅尔准备了双份,在家中祭火后,他还要带一份赶到圣火文化广场参加一年一度的祭火仪式。

8点钟,孟克巴雅尔全家来到了圣火广场。祭坛周围人们摩肩接踵,大家都穿得整齐干净,尤其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身着艳丽的蒙古袍,妇女们头上还佩戴着美丽头饰。不少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蒙古族群众也纷纷赶来参加这次祭火仪式。

约11点30分,神圣的圣火点燃,祝颂人手捧哈达和银碗,念诵《圣火祝颂词》和《圣火招福词》,为人民祈福。祭火人员端起牛羊胸叉、放入火撑,祭火正式开始。孟克巴雅尔全家跟随着祭火人跪拜火神,把祭品放入火撑子,伴随着噼噼叭叭的声音,温馨的祝愿化成缕缕炊烟。最后祭祀人给大家分发祭祀礼食,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火仪式至此圆满结束。

“我们家虽然有近3000亩草地,但过去是看天吃饭,所以祭火祈盼的就是风调雨顺;现在我们种地全部机械化,放牧使用电子远程监控,还搞起了牧家游,2016年纯收入近30万!”孟克巴雅尔笑声朗朗,他说,“明年我们要开发滑雪、滑冰场,把冬季旅游热起来。”“想要把旅游发展好,我们还得好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把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做起来,把价钱降下去,服务提上来……”他的朋友说。

牧民们憧憬着美好的愿景,小康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草原农牧民心中美好的生活祈愿,就像火撑子里熊熊燃烧的火苗一样热烈。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历史文化厚重,有古河套人遗址、宥州古城、明长城、三段地工委旧址等文化遗址。去年,当地依托“德善草原·大美前旗”旅游品牌,打造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和线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良好收益。今年,该旗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积极与周边省区联合推动旅游事业发展,向全域旅游之路迈进。相信孟克巴雅尔的旅游产业梦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