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


“以螨治螨”种出绿色草莓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4日) 16版
赵振宇(左)和合作伙伴查看草莓长势。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摄

□本报记者 施佳丽

这几日,今冬的第一批草莓熟了,这是赵振宇最忙的时候。

“我家的草莓不打一滴农药。”赵振宇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蔬菜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他种草莓,跟别人不太一样。大棚门口有纱网一样的“门帘”,原来这“门帘”是防虫网,不光是门口,整个大棚都覆以防虫网,就像一个大蚊帐,有了它,棚外的虫子就别想钻进棚里。

进入大棚,棚里每隔几米挂着一些2寸见方的小袋子。 “每个小袋子里装着200多只扑食螨,用它捕食草莓田里的二斑叶螨和红蜘蛛,就不用打化学农药了。” 赵振宇介绍道,“别小看这些比芝麻粒儿还小的虫子,它们是货真价实的生物卫士。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根堡村的温室为例,依靠它们,对草莓、西红柿等水果蔬菜的二斑叶螨和红蜘蛛两种主要病虫害防控率已达到100%。”除此之外,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垄间种大蒜等绿色防控手段在这里被普遍应用。

绿色防控的好处不必多说。近年来,老百姓对吃的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的地方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病虫抗药性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也遭到破坏。转变传统的防控方式,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从生产过程控制农药和有害生物毒素残留,可以说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赛罕区是首府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种植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绿色防控技术首先在这里得到推广,赵振宇就是常驻根堡村的科技特派员。

“真是没想到,不用以前的老办法打农药,也能防得住病虫害!”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现在的深信不疑,根堡村部分村民开始转变观念,从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应用,从传统的打药防虫转变为生物防虫。

但是,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并非易事。农民往往相信眼见为实,看见作物洒了农药害虫死了一大片,农民便会心悦诚服。然而,采用生物防治却达不到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自然界每种生物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绿色防控技术就是通过天敌的投放使用,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实现生物种群间的平衡,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防虫并不是要杀死所有害虫,而是让害虫不至于泛滥成灾。但是,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并未形成系统体系,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能及时防控。再加上防控成本较高,让农民快速接受这样一个观念有点困难。” 赵振宇从2014年种植草莓开始,一直都在致力于推广草莓绿色防控技术。

如今,他的创业团队已有8人,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创立了内蒙古赤青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提出“赤青优品”计划,即一个产品带动一个村落,用绿色防控技术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让更多人吃上健康农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