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百姓声音】
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对话人: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6日) 05版
陈巴尔虎旗旗委副书记、代旗长 赵达夫
斯琴高娃(右)

陈巴尔虎旗旗委副书记、代旗长 赵达夫

本报记者 李玉琢

【核心提示】

2016年投资535.6万元,为513户牧民安装了风光互补设备。完成绿色节能集成房200个、新建自来水工程1处、抗旱井263眼、供水点3处,改扩建升级自来水工程2处,发放小型有动力水处理设备300台(套)。

按照“身边有绿、出门见绿”目标,开展城镇进出口路、重要街道、公园景观提升及小区绿化工程,完成沙区综合治理13.13万亩、退耕造林7万亩,全旗栽植樟子松、云杉、丁香等苗木12万余株(丛),造林绿化嘎查6个。

陈旗荣获了全国退牧还草工程示范县称号,3个苏木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3个苏木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

李玉琢:陈旗在重点发展壮大新能源和非资源产业上,做了哪些努力?

赵达夫:近年来,陈旗大力支持呼伦贝尔草原国家公园“5A”级旅游景区建设,培育旅游特色苏木镇,鼓励牧户游、城郊观光游做精做特,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落地,探索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新路;与蒙草牧草公司深度合作,发挥其在牧区产业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地缘、生态等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大数据、新型建材、草原碳汇、沙产业等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具有旺盛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新增长点。

李玉琢:陈旗是如何以民生为落脚点,增强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

赵达夫:陈旗充分落实生态惠民政策。2016年投资535.6万元,为513户牧民安装了风光互补设备。完成绿色节能集成房200个、新建自来水工程1处、抗旱井263眼、供水点3处,改扩建升级自来水工程2处,发放小型有动力水处理设备300台(套),让群众在保护与建设生态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物质成果。

李玉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陈旗在守住森林、草原、水资源、生态景观、建新拆旧5条底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达夫:2016年,陈旗优化调整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清理各类违章破坏生态建筑145处,依法拆除旅游点2家、非法采砂厂8个,立案查处河流泄洪区内3家违法建筑业主。按照“身边有绿、出门见绿”目标,开展城镇进出口路、重要街道、公园景观提升及小区绿化工程,完成沙区综合治理13.13万亩、退耕造林7万亩,全旗栽植樟子松、云杉、丁香等苗木12万余株(丛),造林绿化嘎查6个,陶海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全旗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加快污染企业关停改造,节能减排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全面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措施,实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坚决落实“退、禁、清”,实行严格的禁牧,做到真抓、真管、真禁,使草地进一步休养生息,陈旗荣获了全国退牧还草工程示范县称号,3个苏木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3个苏木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推进水资源环境整治,加强水源地地下水监测和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规范旅游景区管理,坚决遏制无序开发建设,对不符合标准、不符合规范,没有审批手续的坚决清理。陈旗把守住生态底线作为“抹帽子”工程,建立严格的问责追责机制,发挥12369环保热线的作用,把环保热线捆绑到执法人员的手机上,随时都能够受理群众环保举报,对贯彻生态环保要求不认真、不负责、应付了事的进行诫勉谈话,对环境质量出现恶化、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警示问责,对于违法违纪的,从严惩处。

李玉琢: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陈旗在绿色发展上,有什么新的谋划?

赵达夫:在今后工作中,陈旗将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把呼伦贝尔建设全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示范区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力度,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旗。严格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细化生态红线边界划分,加强监督管理考核,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把生态红线保护要求落到实处。鼓励、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到矿山地质治理项目领域,推进希日乌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陶海国家湿地公园,争取农业部防火森林草原视频监控系统开工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畜产品、民俗特色经济产品和地理标志农畜产品。实施能源与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绿色陈巴尔虎工程,重点推进沙区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等工程,今年年内实现禁牧120万亩、草畜平衡2013.4万亩,完成划区轮牧10万亩、退化草场改良10万亩、毒害草治理5000亩。大力推进绿色清洁生产,推动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产业绿色化改造,做好东能、金新等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绿色服务和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工业废水,完成海拉尔河治理工程,切实做好新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项目。加快推进巴彦库仁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改造力度,加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提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和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环境执法管理,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采取按日计罚、限停限产、司法联动等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善待环境 就是善待自己

呼和诺尔镇昂格尔图嘎查牧民斯琴高娃一家9100亩的草场上,有一块面积1000亩的沙地。黄柳和榆树是这片沙地原有的植物。由于气候和过度放牧等多种原因,斯琴高娃家草场内的沙地上,2003年只剩下了3株榆树顽强的存活着。

从小,斯琴高娃的父亲就教导她,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都是苍天的恩赐,都不能轻易毁伤。2003年,斯琴高娃开始了治沙的漫长征程。她把1000亩沙地用网围栏围封起来,又花了近1万元,买来了5万株杨材苗,和丈夫诺木一起车拉肩担,种植在了沙地上。从此,这片沙地上开始有了片片新绿。2005年,呼和诺尔镇为斯琴高娃无偿提供了1000斤适合沙地种植的小叶锦鸡儿种子,小叶锦鸡儿成为治理沙地的生力军。

10多年的治理和围封,如今斯琴高娃家草场内,大面积的沙地已经了无踪影,原来斑驳的沙地已是郁郁葱葱。

斯琴高娃说,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你更丰厚的回报。(本报记者 李玉琢)

【背景链接】

陈巴尔虎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牧业旗,全旗草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5%,是世界唯一的纯天然草甸草原,素有“天鹅故乡” “天堂草原”之美誉。全旗森林面积965平方公里,地表野生植物553种。陈旗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那达慕文化之乡” “中国绿色名旗” “国家生态示范旗” “全国牛奶生产强县” “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中国有机牛羊肉产地” “中国宜居宜业典范旗”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陈巴尔虎旗的特色和优势,更是陈旗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在统筹经济发展过程中,该旗坚持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