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内蒙古黄河水滴灌工程过滤技术取得多项成果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6日) 07版

日前,由内蒙古乌海市海渤湾区农牧林水局、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等3家单位承担的“乌海市黄河水滴灌工程过滤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鉴定。自治区水利厅委托内蒙古科技厅科学技术服务奖励中心对该科技成果进行鉴定。

乌海市属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过渡带,植被稀疏、地表风蚀、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工业需水量急速增长,大力发展农林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是缓解乌海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乌海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已成为乌海市水利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滴灌基本都是采用地下水灌溉,用黄河水滴灌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就是高含沙的过滤问题,尽管在内蒙古和宁夏对高含水滴灌做过一定的研究,但目前过滤成本仍然较高,无法进行大规模黄河水滴灌。黄河水滴灌工程过滤技术研究针对乌海市引黄滴灌过程跌泥沙堵塞问题,开展了沉淀过滤效果分析和各沉淀池水质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从物理和生物方面揭示灌水器堵塞的机理,提出优化组合模式,对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实现农林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提出了适宜当地黄河水滴灌沉淀池的结构特征与参数;针对黄河水中微生物的发育特点,提出了适宜园林绿化滴灌的工程与机械优化组合过滤模式;探究水温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揭示了物理与生物因素交互作用对滴头的堵塞规律。经由中国农业大学杨培岭教授、武汉大学杨金忠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专家组鉴定,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李建国 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