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力量迎来“喷发期”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述评之四 |
□本报记者 赵丹
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高擎着文化的旗帜。
一个自信的民族,永远焕发着文化的力量。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内蒙古从林海雪原到茫茫戈壁,从农牧民的文化活动室到城市里的大剧院,从文艺从业者到各个院团组织,到处都焕发着一股文化凝聚起来的力量,涌动着盎然的生机。
这股力量来源于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新一届党委班子对未来5年内蒙古文化建设的高瞻远瞩: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管理。丰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
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创新发展草原文化,为中华文化增添瑰丽色彩。
与5年前相比,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加快”二字体现了标准之变,显然对民族文化强区建设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发展草原文化的路径里,“创新”二字力负万钧。
5年来,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草原文化影响力、传播力显著增强。
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已经吹响了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集结号。一幅内蒙古文化建设的宏伟画卷正在祖国北疆118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徐徐铺展。
有担当——
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更开放的姿态讲好内蒙古故事
包头市打造“好人365”品牌,好邻居彭景武荣登中国文明网封面人物。这个品牌广泛传播好人精神,已经成为一道“好人”大餐。
这只是内蒙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守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已经建立起各级各类讲堂1万多个,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区)、苏木(乡镇)、嘎查(社区、村)五级联动体系。全区各级各类媒体开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设置权威解读、图片新闻、专家访谈、典型人物、互动交流等栏目,深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内蒙古该如何凝聚起2500万草原儿女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守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高屋建瓴,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三带三创”工程。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把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民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发展中。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这一系列具体又清晰的政策布局,如春雨悄然潜夜,润物无声。引领着内蒙古人民崇尚求真、崇善向美的精神追求,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