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日


近乡情更“切”!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日) 04版
县城广场上的美景里留个影。

“3个月种田、3个月农闲、3个月耍钱、3个月过年。”这一说法,是曾经的“国贫县”包头市固阳县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贫瘠的写照。如今“摘了帽”,固阳当地民风和面貌发生了巨变,老百姓不仅口袋富了,也开始注重“脑袋”的富裕。

百姓富裕了,小县城也堵车

一进腊月,固阳县城的街道竟然开始堵车了。可以看出,不少在外打拼的固阳人回家过年了,固阳人的口袋着实富裕了。在固阳县各主干道的饭店、KTV、商场的门前、路边停的都是私家车,而过去,三轮车、摩托车才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

固阳县过去搞农业是“靠天吃饭”,现如今,实施精准扶贫,因村制宜成立农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可以利用“土地托管”,不仅解决“自己种地”的问题,而且通过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托管每亩土地可比以前增收320多元。

产业发力,保障性住房兜底。固阳县100万亩土地退耕还林,为50人以下不适宜居住的自然村的贫困村民,第一批优先发放了保障性住房。这一举措不仅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住上了一辈子没住过的楼房,也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50人以上的行政村都翻修了房屋,新修了道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活动增多了,精神生活不再贫瘠

新春佳节之际,固阳县城的建设社区上演了一场固阳人自己举办的春晚,演员和观众都是附近居民。他们夏天在希望广场跳广场舞,冬天就在社区里排节目,跳舞、唱二人台、演小品,吹拉弹唱热热闹闹。

墙上“回家过年”4个喜庆的大字,让回固阳县过年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家乡的节日气氛。在观众席中,穿着粉棉袄的女孩温馨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打坐腔”。 学校放假、回家过年,她陪妈妈来看节目,并替妈妈把节目录到手机里,方便妈妈欣赏。

说起农村的变化,温馨感受最直观的是自己妈妈的变化。过去农闲时,妈妈开着麻将馆,这些年不但妈妈不打麻将了,县里开麻将馆的也少了,每个社区都有丰富的活动,社区里有健身器材、乐器,还有阅览室。人们开始走下麻将桌,走进活动室。

素质提升了,人们更加注重教育

风气之变,还体现在固阳人对于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西斗铺镇大郝碾房村的老乔,是一群牛羊的主人,是两个孩子的爹,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培养出了一个博士、一个大学生。大儿子乔君是中科院的博士,现在包头稀土研究院搞发光材料的科研,二儿子乔敏从内蒙古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现在是一家路桥公司的项目经理。春节了,两个儿子都带上媳妇儿回到了西斗铺。

村里人羡慕老乔,“你这辈子还抛闹甚了?有俩个好儿子啥也不用愁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不仅学校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地的学生也从自己的身边看到了知识教育带来的命运的改变。

从农民喜闻乐见的“二人台”的内容变化,可以看到固阳人精神面貌的变化。过去二人台的旧词儿,几乎没人听了。如今,有了新歌词、新内容,还加上了最新的网络用语,唱出了不少歌颂新时代的好作品。

贫困“摘帽”了,有了大变化

过去的固阳县产业结构单一,如今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小县城也发展起了旅游业,不仅辐射当地老百姓,让他们看城里人看的,尝城里人吃的,连市区的居民也被吸引而来。当地先后举办了金葵节、马鞍山旅游节、梅令花海旅游节,以及春节期间免费游览的冰雪节等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从游览观光、体验游乐、农家菜的品尝,无不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

春节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那是怎样一种复杂心情?过去,外出闯荡的游子,他们盼着回乡,却又害怕回乡。如今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近乡情更“切”!

因为,随便问来人,谁不说咱家乡好?

(内蒙古客户端见习记者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