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爸妈, 儿子回来了!”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3日) 06版
传统旺火寄托美好心愿。

也许是离家没多久,即使在过年归乡氛围渐浓时,依然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心似箭的感觉,但过年总要回家。登上回乡的火车,和其他同乡一路走、一路聊,旅途的辛劳在欢声笑语中淡去。

从呼和浩特到赤峰,实际要走的距离比地图上的距离遥远,动辄20个小时的路程是每位离人难言的辛酸。好在路越来越好走,越来越顺畅了。同行的人里面有一对情侣,家都在赤峰,又同在呼市工作,我推荐他们从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下火车,再坐客车到赤峰,虽然要倒车,但是可以节省近5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过年回家而言,这意味着可以多陪父母5个小时。

一路上,我一边和同行的人聊天,一边通过微信解答他们有关路途上的疑问。“听说大板到赤峰得四五个小时啊?”“我们能不能赶上明早6点的客车?”“我们现在没买票到时还来得及吧?”我安慰他们:“不用担心,有我呢,最多不超过3个小时,考虑到春运列车可能晚点,还是坐7点10分的为好,我可以给司机打电话先订两张票。”

火车抵达大板车站,我陪他们吃了口热乎饭,帮他们顺利拿到票,又送两人上了车。在车窗外,他们向我挥手致意,车里的灯让我看清了他们的表情——略显困意的脸上,带着兴奋——那是顺利回家过年的欣喜。

在新闻中、朋友圈中,过年回家的故事轮番上演,主角则是所有的中国儿女。过年回家是祈愿,是总结,有劫难,有疲惫,有犹豫不决,更有毅然决然,这些情愫像油画颜料一样,涂抹出回家之路的完整画卷。我自以为“偏淡”的乡情,也不禁随着父母的呼唤和愈加熟悉的景色而慢慢强烈,终于在父母打开大门迎接我的时候达到沸点:“爸、妈,儿子回来了!”

(内蒙古客户端见习记者 钦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