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生活的新滋味 |
|
伴着除夕未尽的鞭炮声,我们敲开了远在锡林浩特市的姥爷家的大门。
姥爷今年已经87岁高龄,虽然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耳朵不好使,但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扬着自己在工作中养成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品质,这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不少乐趣,更为后辈们带来不少人生启示。
清早读报听广播 知识就是力量
来到姥爷家的第一个清晨,6点整,我就被广播报时吵醒,锡林郭勒新闻和天气预报轮番播出,毁掉了我梦寐以求的懒觉。
原来姥爷从不睡懒觉,不论是不是过年,每天早上都要按时起床,一边听着新闻一边喝着“早晨空腹第一杯水”,吃着“每天必须的两个红枣”和“让你远离医生的每天一个苹果”——听说是“健康专家说的”。
看看表,到点了,他拉开茶几下方的药抽屉,拿出降压药、补钙药等一系列小药片就水服下……直到吃完“一碗牛奶、一碗奶茶、一个鸡蛋、几块点心”组成标准配置的早点,拿起报纸,这一早上才算忙完。
姥爷爱读报,《内蒙古日报》《锡林郭勒日报》《锡林郭勒晚报》《老年健康》以及一系列书画报刊应有尽有。尽管已经退休,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自治区内外的大事小情,还愿意和家人念叨几句。姥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都是共产党的功劳!”
腿脚不灵便 就更需要多运动
大年初一早上,姥爷整装待发,说是要到院子里去遛弯,我陪他出去走走。锡林浩特市区不算暖和,我刚出门就被从里到外冻了个透心凉,一路哆嗦。再看姥爷,一边和我聊天一边移步前行,还说要踩踩雪,让我不禁感叹老人家身体真是棒。
这几年姥爷的腿脚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虽然用上了拐杖,但仍然是走一小段路就腿脚发软。即便如此,他仍然每天坚持在院子里踱着小碎步绕上一两圈。姥爷说:“走不动也得走,要是犯懒不想走,每天在家躺着或者坐轮椅,很快就完蛋啦!”末了还补上一句:“这是健康专家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坚持锻炼确实有助于老人保持健康,家人也十分支持。于是不管天寒地冻还是艳阳高照,十几栋楼的大院子里总能看到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每天在固定时间循着固定的路线拄着拐杖慢慢踱步,就连过年都不放假。对于这样的坚持精神,我们这些出来进去离不开汽车的晚辈们都十分敬佩。
患上 “选择性耳聋” 生活乐乐呵呵
老年人听力逐渐下降是正常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时而能听见时而听不见的情况出现,姥爷目前正处在这个过程中。
有趣的是,姥爷听不见姥姥要求他干活的声音,却可以隔着屋子听到亲戚们闲聊他的糗事;听不见晚辈们要压岁钱的声音,却可以听见晚辈们给自己拜年的吉祥话——我称这样的现象为“选择性耳聋”。
姥爷经常开玩笑说:“你们说别的我听不见,说我坏话我就能听见。” 因为“选择性耳聋”闹出的笑话也数不胜数。但即便所问非所答,姥爷也爱和家人聊聊天、开开玩笑,乐呵呵地过每一天。
睡饱午觉 “战斗”两小时最开心
姥爷爱打麻将,说是“可以锻炼手指和脑子,脑子不生锈就不会得老年痴呆。”当然,这还是“健康专家说的”。平时家里人各忙各的,难得有时间聚在一起陪姥爷打牌。过年了,我们腾出时间陪着姥爷每天午觉后“战斗”两小时。不管赢了还是输了,姥爷都笑呵呵的。他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玩牌的过程中年轻人们都放下了手机,你一句我一句,说说笑笑,找回了消失许久的亲密。
人人都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确,印象中那个腰背挺直、健步如飞,每天早上带着我到公园早锻炼的姥爷已经变成了如今这个弯腰驼背、一步一挪的老人。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不会因为你爱谁而特别善待那个人,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己所能的陪伴,至少能够在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回家过年。
(内蒙古客户端见习记者 刘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