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筑就时代的文艺高峰
◎策·杰尔嘎拉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3日) 10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继续和发展。这个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讲话饱含着对文艺事业发展的深邃思考,饱含着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以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党的文艺理论,是继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之后的又一篇纲领性文献。

坚定文化自信 振奋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在这里,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对国家、对民族的重大意义,对坚定文化自信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文化,是中华民族永不更改的胎记,永不变异的基因,永不湮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信念、情感、是磅礴的力量,是对过去的认同更是对未来的承担。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价值观自信。文化力量最根本是贯穿其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文化自信决定了中国故事的主线、中国声音的主旋律、中国形象的主心骨。我们一定要把坚守文化自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高扬我们的文化旗帜,坚定我们的文化立场,彰显我们的文化优势,以文化的自信来建设自信的文化,更好地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是文化自信的深刻体现。我们一定要求史识、增史才、立史德,创作既符合艺术规律又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文艺作品。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歌唱祖国、礼赞英雄。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各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就拿蒙古族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铸造了灿烂的文学,从驰名中外的《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可汗传》《黄金史》《蒙古源流》到浩如烟海的神话传说,祝赞词、民歌、史诗、民间故事等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真实地记录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足迹,充分地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坚持文化自信,也是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艺的关键所在,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后,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敬重,充满自信的同时对本民族文化更充满了自信,决心从本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灵感、色彩和情感,努力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优秀作品,用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最根本的立场和最鲜明的特征。心中有人民、笔下有百姓,文艺才会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着重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殷切期望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歌颂人民。这充分反映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根本方向,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学和文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我们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总书记指出:“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文艺工作者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近年来,在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感召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身入、心入、情入,在人民的生活中寻找灵感、提升境界,以人民为坐标,以人民为标尺,是踏上艺术创作正道的不二法门。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在强调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同时,进而提出了要塑造文学典型问题。他说:“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讲话还响亮地提出了要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问题。他指出:“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习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强调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典型化及中华民族新史诗问题,是对上次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新发展、更加拓展了文艺理论的探讨空间,必将给我们的文学艺术带来新的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勇于创新 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工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工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文艺创新做出了精确的阐释,提出了创新是文艺生命,强调了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希望文艺工作者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艺创新发展。

文艺作品要成为值得人民观赏、阅读的对象,够资格成为审美的对象,创新是其根本性的意义。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只有创新才能给人们的审美感知带来震撼,形成亮点,有的是语言的创新,有的是人物的创新,有的是情节结构的创新,有的是视角或听觉的创新。有了创新,能够使受众产生审美上的惊奇感。

创新是历史的规律,是艺术的选择,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文艺之树要常青,必须弘扬创新精神,大力推进文艺内容形式、体裁题材、手段方法的革新创造。要把提高文艺原创力摆在突出位置,鼓励原创独创,推出更多富有创意、具有个性的原创作品。在继承传统、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的基础上,不畏惧困难、不害怕失败,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应成为文艺工作者永不停息的追求。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深入地挖掘和领会中国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变革的规模和深度,在历史上前所未有。我们要以宽阔的胸襟,站在民族历史和人类历史的高度,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方向,深刻认识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对世界的贡献,深刻认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传递中国价值、表达中国声音、呈现中国魅力,创造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作者系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名誉理事长、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