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


全力稳定市场价格 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2017年全区价格形势分析及展望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6日) 09版

□付东梅 田洁

2016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实施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全区物价总体走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CPI)小幅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PPI)降幅逐月收窄。预计2017年,产能过剩延续、总需求乏力等因素将削弱物价上行动力,但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及食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上升,将带动总体物价温和上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实际,努力扩大需求总量,着力改善供给结构,促进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为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全力稳定市场价格,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运行特征:2016年,全区消费领域价格涨幅温和,生产领域价格降幅收窄

2016年前三季度,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1%,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9个百分点。同期,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降幅较上年同期缩小1.6个百分点,呈逐月收窄态势。

主要工业品价格逐步回升。2016年前三季度,全区监测的主要工业品中,煤炭、钢材、有色金属价格恢复性上涨,化工类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建材类价格呈波动回落态势。

居住类价格小幅回升。2016年以来,全区新建住宅价格有所回升,包头市新建住宅价格同比降幅持续收窄,呼和浩特市新建住宅价格自5月同比由负转正以来持续回升。9月,呼和浩特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4%,包头市环比上涨0.3%。在新建住房价格有所恢复的影响下,9月,全区居住类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

食品类价格温和上涨。2016年前三季度,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增长2.9%,其中构成食品价格的六大类中,除鸡蛋和鲜果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外,粮食、鲜菜、畜肉、水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均上升。9月,全区主要监测的10项农副食品中有6项价格上涨、4项回落。其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蔬菜、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分别同比上涨6.23%和4.56%;受产量回升影响,鸡蛋、羊肉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分别同比下降8.84%、7.84%。

形势判断:随着消费品市场持续不振,工业品去库存持续加力,供需两端基本稳定,全区物价延续低位

2016年以来,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基本稳定在1%左右,工业品、原材料价格降幅逐步收窄。消费领域方面,进入四季度,随着居住类价格小幅改善,蔬菜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上涨,将对全区物价上行形成支撑。与此同时,由于鸡蛋、生猪供应充足,终端消费不佳,蛋、猪价格将继续保持下滑走势,削弱物价上行动力。总体上,物价上涨支撑因素较弱,预计全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左右。

生产领域方面,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以及国家、自治区去产能效果显现,将带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即便如此,由于短期内市场需求低迷现状难以改善,工业品价格回升幅度有限。预计全年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左右。

CPI将呈温和上涨态势。随着全区经济增速放缓,CPI已连续13个月处于“1时代”,走势整体温和。2017年,居住类、服务类价格逐步改善和食品类价格波动上涨,将助推CPI上行,但受需求不足拖累,预计全年CPI将呈温和上涨走势。

从食品类价格看,2017年,食品类价格整体稳中有升,食品类刚性需求及季节性因素助力CPI上涨,但猪羊肉持续低位抑制CPI涨幅。价格支撑方面,四季度,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将因季节性因素趋势上涨,以及食品刚性消费需求增长,拉动2017年CPI上行。另外,受房地产政策收紧影响,大量社会流出资金可能转向炒作大蒜、生姜、棉花等农产品和食品,对2017年CPI将起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主要食品价格延续低位将拖累2017年CPI涨幅。一是生猪、牛羊肉、鸡蛋价格弱势运行,物价上涨后劲不足。牛羊肉、鸡蛋市场供应持续充足,市场需求疲弱,供大于求局面延续,2017年价格仍将维持低位,对支撑CPI力度有限。二是粮食价格走低影响物价上行。随着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生产者补贴致玉米收购价大幅下降,加之新玉米供应增加,市场承压,预计2017年全区玉米市场价格将继续低位;大宗商品价格中农产品价格指数下降,可能影响全区粮食价格走低,对CPI上行支撑不足。

从服务类价格看,新兴消费品方兴未艾,有利于物价稳定。随着新兴服务业的茁壮成长,服务类CPI涨幅成为贡献非食品类CPI价格上涨的主要部分。随着全区对新型消费品需求的不断提升,2017年,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医疗保健等服务类价格稳定上涨将对物价上升形成推力。

从居住类价格看,2016年以来,受一系列去库存利好政策影响,全区楼市回暖明显,居住类价格有所恢复。但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显效,及宏观经济增速延续放缓态势,2017年,支撑全区房地产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总体看,预计2017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保持在2%以内温和上涨区间。

2016年以来,全区PPI逐步回升。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5个点,结束了同比连续50个月下降的态势。

2017年,随着石油出口国组织(欧佩克)准备限产,原油需求回暖和供应收紧态势显现,将导致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在内的大多数能源价格回暖,涨幅预计将达25%。同时,随着自治区去产能、去库存任务持续推进,以及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市场供需矛盾有望进一步改善,这利于工业品价格回升。预计2017年全区PPI将呈小幅攀升走势。

全区PPI继续回升,将带动钢铁、煤炭等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煤炭价格有望持续回稳。在经历“黄金十年”后,全区煤炭价格下滑至历史低点。2016年以来,随着去产能工作有序推进,煤炭限产保价效果进一步显现。预计2017年,煤价将继续保持小幅回升态势。

以下有利条件将支撑我区煤炭价格持续回升。一是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助力煤价企稳。“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煤炭行业计划退出产能5414万吨,2016年削减330万吨后,仍剩余5084万吨,将在接下来的时期内完成。2017年,内蒙古煤炭行业限产政策将延续,煤价回升有基础。二是主要央企产煤大户集体上调长协价。2016年以来,神华、中煤、同煤逐月上调下水动力煤价格,且将10月份的下水煤长协价抬涨了88元/吨,涨幅创历史新高,有助于支持煤价上升。三是季节性因素助推煤价企稳。每年进入冬季供暖期,北方地区用煤需求增加及沿海地区水电运行不佳,火电需求压力加大致煤炭市场供应偏紧;同时,由于火运车皮紧张,煤炭发运量受限,加之汽运成本10月平均上涨约30元/吨,共同推动煤价继续保持强势。

与此同时,尽管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持续推进,但中长期煤炭供大于求基本面难以改变,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任务任重道远,煤价回升空间有限。

钢材价格将呈小幅波动走势。2011年,全区钢材价格步入下行通道。2016年以来,主要钢材价格于波动中反弹,但钢材市场供需两端博弈延续,支持钢价上行动力有限,预计2017年钢材价格难以维持持续上涨态势。

2017年,支撑钢材价格回升因素有多种。一是钢铁行业将继续稳步推进去产能。二是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固定资产投资加码扩大钢材市场消费规模。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借助“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助推钢铁产能走出去;自治区补短板进程也将纵深展开,着力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全区铁路、交通、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投入将保持高位,进一步带动钢材市场需求扩大,助力钢价回升。但由于短期内供过于求局势难以扭转,2017年,钢价持续回暖仍面临诸多挑战。需求角度,受建筑活动不景气影响,相关金属产品制造行业需求增长放缓。供给方面,限产保价效果不明显,企业复产导致钢材产量恢复性增长,钢价上行受挤压。

对策建议:保障农畜产品供给,稳定食品价格;守住民生底线,稳定居住类价格;坚定去产能不动摇,引导煤价回归合理区间;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力促工业经济发展新转变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完善并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调整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完善油菜籽收购政策。切实落实好惠农惠牧政策,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完善水利、道路、电力等农牧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多元化农作物;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应用,改变传统的生产营销管理模式,充分保障本地蔬菜、生猪、禽蛋等重要农副食品的均衡供应。

合理调节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满足和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通过供需、信贷、财税等多渠道稳定房地产市场,研究制定中长期房地产调控措施;支持农牧民进城购房信贷,拓展农牧民进城购房资金渠道,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低成本,调整营销策略,让利消费者,进一步营造去库存的市场氛围;适度减少宅用地供应,做好棚改货币化安置,让利减负、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继续加大力度去库存。

随着全区煤炭价格持续回升,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但煤炭价格非理性过猛上涨,不仅干扰去产能顺利进行,还施压下游火力发电和原材料生产企业,并加剧市场非理性投机。为此,要在坚决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落实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做好先进产能释放工作,允许煤炭价格在反映上下游市场变化的同时拥有合理涨幅,守住发展底线;鼓励推进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长期、稳定、诚信、高效的合作关系,保障煤炭有效稳定供应。

全面推开电力市场化改革。由于我区市场化交易电量所占比重较大,在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形成后,要进一步推动发售电价格市场化建设。积极利用节省的差价部分支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和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大力吸引优势产业向我区转移,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我区富余装机容量及电煤价格较低优势,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积极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使资源根据市场变化得到合理配置,稳定工业领域价格。

(作者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