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记者连线】
●访巴彦淖尔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孙立新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7日) 16版

记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是一项重要的脱贫攻坚工程,需要下大力气抓实抓好。请您介绍一下2016年巴彦淖尔市易地扶贫搬迁的总体情况。

孙立新:我市易地扶贫搬迁涉及7个旗县区、63个乡镇苏木农牧场、502个嘎查村农牧分场、20377人,其中建档立卡13577人,同步搬迁6800人。2016年自治区下达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90人,同步搬迁3330人,涉及全市53个乡镇苏木农牧场、424个嘎查村农牧分场。去年我市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577人作为搬迁对象,计划总投资29670万元,通过财政部门下达的中央和自治区资金全部到位。各旗县区也及时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注入到了项目实施主体,确保资金一个出口封闭运行。截止去年12月,全市计划建设住房2981套,住房面积19.8万平米,实际完成3580套,住房面积18.2万平米,2016年确定的搬迁人口住房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记者:巴彦淖尔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过程中,有哪些亮点?

孙立新:我市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先后探索推进了杠杆式、“互联网+扶贫”“党建+合作社+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光伏产业”“生态旅游新村建设+扶贫”等扶贫新模式新机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新动力。同时,充分引导群众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搬迁工程和项目建设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搬迁群众意愿。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直接受益的工程建设,通过投工投劳、集料集资,共建美好家园,使搬迁群众既感受劳动所得,又珍惜劳动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