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0日


像梭梭一样扎根戈壁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0日) 02版

□本报记者 陈春艳

大年初七晚上,送走K7912次旅客列车后,阿拉善盟额济纳车站派出所里开始准备吃晚饭。19时46分,所长王军刚拿起筷子就接到车站值班员电话:临策线646Km+400m处有3峰骆驼在线路周边活动,有挡停列车的危险。

接报后,王军立即带领民警赶赴现场,40分钟驱车近60公里,到达现场后却没见到骆驼的踪迹。这里正处于严重沙害区段,警车无法通行,两人在刺骨的西北风中步行巡查。客车即将接近,民警小魏终于在上行方向不远处发现几个黑影,两人打起精神一路小跑过去,果然是那3峰“找事儿”的骆驼。骆驼晚上十分迟钝,两人一边大声呼喊一边用强光手电驱赶,总算把骆驼赶到线路下方。没过一会儿,列车呼啸而过,王军这才放下心来。

2010年临策线甫一建成,王军便投身到这条偏远艰苦的线路,一呆就是7年。人都说“七年之痒”,他非但没有厌倦,反而对自己的岗位更加热爱,像一棵梭梭扎根在这片荒芜辽阔的土地上。派出所里最年长的民警老闫说:“一年到头,王所长在派出所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要多。”

王军常说自己“以所为家”。今年春节,他又在派出所执行安保任务,对此他不失幽默地说:“我自己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能送这么多人回家过年也是挺不赖的。”

额济纳的环境有多恶劣?人们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雨水少”来形容。在艰苦的环境里,王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尽心竭力。

临策线通车后,为额济纳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当地居民生活由此得到了改善。但铁路通车也给牧民带来困扰:线路穿越牧场,火车惊扰了牲畜,施工干扰了生活,一些牧民十分不理解,时而会发生纠纷。

王军是老党员、老铁警,他深知牧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铁路带来的巨大改变,可是怎么做才能尽快和牧民兄弟打成一片?他决定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家距车站二百多米的老牧民巴雅尔可以称得上是“钉子户”了。由于住处离车站太近,家里的牲畜很容易跑到车站和线路上,晚上睡觉还经常被汽笛声吵醒,为此他多次找到车站和派出所抗议,但问题难以解决,他的火气越来越大。一次来派出所“讨说法”时,他无意间发现杯子里的水是甜的。原来,临策线沿线饮用水全都是通勤车从临河运来的纯净水,当地的自来水盐碱性太强,职工们喝了完全不适应。王军注意到了巴雅尔喝了一杯又一杯的白开水,心生惭愧,答应老牧民每周送给他两桶纯净水。没想到,这简单的两桶纯净水换来了巴雅尔真挚的友谊,后来他主动提出在站区南侧修建牧场围栏,尽量保证牲畜远离车站和铁路,解决了长期困扰额济纳站区的一大难题。

王军和同事们用辛勤和汗水筑起铁路安全屏障,如同戈壁滩上的梭梭傲然挺立,无私奉献,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誓言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