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


无标题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4日) 16版

本报2月13日讯 (记者

李文明)日前,呼伦贝尔市4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批,进入创建期,预计于今年申请国家验收。本次通过创建评审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包括扎兰屯市的20万亩玉米、5万亩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额尔古纳市的10万亩大麦、10万亩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本报2月13日讯 (记者

钱其鲁)近日,自治区粮食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其中,粮食价格监测系统实现了全区109个监测点及周边省份10个监测点每周上报原粮、成品粮价格数据的功能,储备粮管理监测预警系统覆盖全区30个自治区储备粮承储企业,实现了粮食远程视频监控及出入库管理等功能。

本报2月13日讯 (记者

李文明)近日,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完成的《内蒙古现代肉牛良种繁育技术集成推广》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将肉牛制种、标准化养殖、扩繁、育肥等25项先进技术集成推广,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和肉牛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提质增效、农牧民节本增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报2月13日讯 (记者

李文明)近日,农业部认定了190个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我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包头市九原区、赤峰市元宝山区、通辽市奈曼旗获此殊荣。至此,我区2012-2016年共有14个旗县(市、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旗县,有力的推动了我区农村牧区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