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


打造活力元宝山 开启跨越新征程
——访赤峰市元宝山区委书记刘万东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7日) 01版

□本报记者 徐永升

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日前,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元宝山区委书记刘万东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元宝山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坚守底线思维?

刘万东:底线思维,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在坚守发展底线上,以全区秋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赤峰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冬季攻坚行动”为契机,提早谋划储备重大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2017年,确定重点项目73项,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50亿元;下达储备项目任务102个,目前已完成55个;在北京及江苏常州设立招商办事处,目前新签约项目11个,签约总投资额178亿元。

在坚守生态底线上,把绿色贯穿发展的始终。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加强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和能耗管控,推进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古山国家森林公园、国省干道、废气矿山等重点区域绿化和生态修复,为营造群众良好的居住环境筑牢屏障。

在坚守民生底线上,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扶贫先扶智、产业作依托、资金作保障,力争到2017年底,全区剩余280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率先在赤峰市实现脱贫目标。同时,健全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为托底、社会福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困难群众都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记者: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上,元宝山区正在做哪些工作?如何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

刘万东:元宝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小城,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我们要走一条转型发展的路子。在工业上,紧紧围绕实现由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目标,依托赤峰东部工业走廊建设和飞地经济政策,持续盯项目、抓招商,持续做大做强“五大工业支柱”,打造赤峰工业脊梁,引领赤峰工业发展。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