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0日


自主品牌汽车 集体向上正当时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0日) 07版
(本版图片源自网络)

2016年,曾经长期被视作“只赚吆喝不赚钱”的自主品牌汽车最终上演了“逆袭”大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52.9万辆,同比增长20.5%,年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

而在2016年SUV销量前十榜单中,自主品牌SUV入围了六款,并且包揽榜单前三名,表现较2015年有所提升。与此同时,2017年多款潜力型自主品牌SUV将全面发力,向前十榜单冲刺。无独有偶,在MPV领域,自主品牌同样表现不俗。在MPV车型前十榜单中,自主品牌则占有九席。

综合各大车企陆续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报告来看,尽管仍有个别的自主品牌车企处于亏损状态,但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不仅实现了销量与利润的双双增长,并且在外观设计、内在质量等方面,都可与国际品牌并驾齐驱。

事实上,自主品牌汽车之所以能够呈现“集体向上”的态势,主要在于自主品牌车企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国内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在SUV和MPV两大细分市场进行合理预判、超前布局,推出了一批性价比较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SUV以及MPV明星车型。

总体来看,2016年,以哈弗H6、传祺GS4、宝骏560为代表的一批明星车型不仅在销量上跑赢多个洋品牌,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销量贡献的主力。而自主品牌汽车在SUV和MPV两大细分市场的较高增幅,也直接带动了整个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名利双收”。

毫无疑问,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努力由量变走向质变,改变了以往“质次价低且只能在低端市场里立足”的困局。

销量的提升虽然意味消费者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认可度的不断增加,但对于自主品牌车企而言,他们在实力大幅跃升的同时,仍旧有不可忽视的“短板”存在。当前自主品牌车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要提升整体的品牌力,仅仅依靠个别明星车型的火爆还远远不够,只有突破品牌的“天花板”,才能够提升产品和品牌的溢价能力,实现高端化发展。

自主品牌集体向上正当时。这恰恰也对自主品牌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苦练内功,在创新研发上闯出一条新路径,依托自身综合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才能实现产品的群体性突围和品牌高端化。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