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慢车承载的民生理念 |
□向帅
在甘肃的天兰铁路线上,有一趟时速不到50公里的小慢车。从陇西到天水,每天一个往返,沿途15个车站,站站停。全程下来146公里,票价才9.5元。由于经济实惠又方便,沿线上百个村镇的村民,都愿意乘坐这趟小慢车走亲访友或外出赶集。这趟小慢车,到今天已经开了63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如今,火车越来越快,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近些年高铁和动车的加入,让一日千里、全国范围的“八小时生活圈”逐步实现。但是,在我国广阔的地域里,依然有像天兰铁路线这样慢到不能再慢的列车存在。一边是飞速发展的高铁和动车,一边是一趟站站都停的慢车,两相对比之下,恰恰说明了这趟慢车在当地存在的必要性。这趟慢车如同一根线,将上百个村庄如珍珠项链般串起来,为当地百姓提供日常的、实惠的出行服务。
据报道,当地村民们几乎把这趟列车当成了“公交车”,早晨出门买菜或者担着一些小商品去集市上卖;下午时分仍然能够搭着它回家。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坐上这样的一辆慢车,不是去旅游,也不为看风景,而是因为它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在交通不便和生活水准仍然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慢车给了他们最直接、最体贴的生活保障。假如有一天,这列慢车消失了,他们就会像没有线的珍珠一般,变成一颗颗散珠。
无论社会怎样进步与发展,都不能忽视基层和偏远地区的百姓,忽视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铁路用60多年的时间信守承诺,在这样一个不被人广泛认知的偏远一隅,列车宁肯“慢”一点,也绝不轻易放弃,一直慢慢开、慢慢等,如同一辆准时准点的通勤车,满载着群众的笑容与平静,出门,回家,再出门,再回家,循环往复。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体现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在对人民无处不在的耐心与照拂里。从目前来看,大凉山地区显然并不适合开通高铁,对这里的老百姓来说,这样的慢车是最合适的、最佳的选择。为他们保留这一载满了温暖的慢车,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