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0日


井喷式献爱心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0日) 12版

【回放】“我今天已经被掏了两次耳朵、梳了两次头……”住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一家养老院的王婆婆已年逾古稀,住敬老院也已3年多了,“今年春节还好点,前年重阳节我一天要被梳四五次头,洗好几次脚,一拨人待一段时间,照几张照片后就走了。”王婆婆反应的问题并不是孤例。

【热议】某种意义讲,爱心的形式化、集中化所导致的折腾,还是慈善素养不足,整体上处于粗放化的原因所致。欲求精准必须科学,欲要合理应心存敬畏。慈善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素养。只有基于尊重、怜悯与呵护,才会注重方法,讲求方式,而少一点个人主观,多一些换位思考。从现状看,这种不足与差距,表现于个体,根子在体系,从整体到个体都存在相似与相同的短板。也正是长期以来,倡导并形成的“重形式而轻内涵”,才使得慈善文化少了一点人文基因,缺了一点科学要求,先天不足而导致粗放式发展。

物极必反,慈善与爱心在于心,其次才重于行。没有用心的考虑,换位的思考,就难以用情的付出。其结果,不但无以培植爱心,激发善念,而是折腾与伤害,并最终危及道德底线与群体信任,而井喷式爱心,也会成为社会肤浅的隐喻。(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