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杨冬梅: 把汉字画出来的乡村教师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1日) 07版

□本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若有光芒,必有远方——2016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在三亚举行。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的杨冬梅,作为100名获奖者中的一名优秀教师,出席了颁奖典礼。

今年44岁的蒙古族女教师杨冬梅出生在农村,少时家里生活非常困难。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虽然收入少,但父亲热爱自己的职业,他爱自己的学生有时胜过自己的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家中的3个孩子都从事了教育工作。1991年,杨冬梅中师毕业,被分配到科右前旗额尔格图中心学校做小学教师,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杨冬梅说:“我需要他们,就像他们需要-我一样。我喜欢唱歌,孩子们也喜欢唱歌,我们就互相唱,用蒙语、用汉语。农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师生们就用歌声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课上,我跟孩子们在简陋的校园内玩老鹰抓小鸡、踢口袋、跳皮筋等游戏,现在回想起来,那7年乡村教师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感谢孩子们!”

2012年10月,杨冬梅调入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担任汉语文课教师,这是一所蒙汉双语授课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

学校里,困难的学生比较多,家庭教育缺失得比较严重,有很多学生家长因为生计无暇照顾孩子,更有些学生家务劳动过重而无心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杨冬梅急在心头。于是,她要求自己在育人方面努力成为这些孩子的知心人,教给他们知识,培育他们成人,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决不让他们在中学阶段迷失方向,鼓励他们寻找自己人生最好的位置。在教学中,对学生们的点滴成绩进行表扬,帮助学生们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愉悦。

杨冬梅在担任学校几届毕业班的班主任时,学校汉语初学班没有人教课,她就主动承担了教学任务。当时班里96%的孩子都是从牧区来上学的,一句汉语都听不懂,更别说是汉字识读了。她便用彩色的笔把汉字用画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孩子们画了许多张画,在纸片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图片,从发音开始,一个音一个音教他们。

“那段时间,我90%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们也很争气,毕业时都成为各个班老师抢着要的学生。”杨冬梅说话间脸上充满了幸福。多年来,她的毕业班一直保持98%的升学率。

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的奋斗和坚守,杨冬梅在教学上硕果累累。她先后获得乌兰浩特市教学能手称号、三省一区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调讲一等奖、市级优秀教师称号、第六届自治区优秀教学能手、8省区第二届蒙古语授课小学汉语学科中青年教师创新课评选一等奖,还参加了24和25次全国蒙文教材审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