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休闲农业 省力又增收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1日) 09版

本报乌海2月20日电 (记者 于海东)外边天寒地冻,但乌达农业园区内的温室里却温暖如春,一株株桃花、杏花、樱桃花争相绽放,为前来游览的市民报春。近年来,乌海市通过大力扶持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促进了农区居民脱贫解困、增收致富,依托休闲农业,一个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乌海市一产属于典型城郊型农业,距离城区近,土地面积少。近年来,该市大力扶持发展特色葡萄、温室种植等现代休闲农业,利用城郊型农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促。通过运用种植、养殖、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各项补贴政策,并借助“丝绸之路”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推动产业发展,着力引导大田作物种植向葡萄等农业主导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发展和农区居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市葡萄保有面积3.2万余亩,种植品种达109个。全市涉及葡萄种植、加工、贮藏、流通企业达33家,其中葡萄酒加工企业4家,年生产能力21300吨,保鲜流通企业11家,贮藏保鲜能力达12万立方米。鲜食葡萄销售收入过亿元,葡萄加工产品销售收入达2亿元。

产业壮大的同时,引导农区居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趋同,培育建立农区居民与农业企业互补互促的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订单合同型、价格保护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等方式,与农区居民建立利益联结农业龙头企业达34家,占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的77%。

为进一步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乌海市专门编制了《乌海市“十三五”时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农家特色餐饮、绿色采摘、休闲旅游为主的小型农家乐日益丰富,成为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市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类型和具有休闲农业功能的企业达10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4家;农、牧、渔家乐达到40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2家。阳光田宇国际酒庄和蒙根花休闲农业园还于2016年底获评国家4A级景区,取得增收致富与美丽乡村互促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