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寒假就要结束了。进入开学倒计时,很多“熊孩子”还处在假期失控状态中不可自拔,一些老师也不例外。老师的“开学综合征”如何破解?如何引导孩子从轻松放纵的假期模式中逐步平稳过渡到开学状态?我们一起探讨。
老师的“开学综合征”如何破解?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3日) 15版
交通安全教育是开学第一课。 本报记者 王磊 摄

谁说只有学生有“开学综合征”?教师也不例外。经过漫长的寒假,即将从十分放松的心态过渡到繁忙琐碎的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也恐惧开学了。如何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开启新的学年呢?

阅读进补能量

读点励志而不矫情的文字,重燃内心教育的热情。读和自己消化能力相匹配的书,让自己有手不释卷的状态。

读些什么才能实现有效的动力复苏?

读一些有关教育的图书,如《教育的目的》,启发自己回到教育原点,去思考教育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精要主义》,帮助自己提高效能,学会取舍,在事务性工作中摒弃琐碎,直抵精要。

即使是进行手机碎片化的阅读,也不无裨益。如,阅读一些权威机构官微发布的政策或大咖新作,了解前沿动态;阅读国内教育官微提供的接地气的育人策略,掌握育人技巧,等等。

积极调节心理

开学前,教师要为自己制定工作计划,开学后,才能使自己迅速进入正常的工作节奏,不至于无从下手而显得不知所措。

此外,学校也不要忽视开学阶段老师的情绪。在开学前,学校应该主动给老师做好“心理按摩”,适当地做一些团队培训,加强他们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对于一些带毕业班的老师,更应该加倍关心,要适当地减轻其教学任务,缓解压力。

进行“思维体操”

花点时间,研究自己,是有益的“思维体操”之一。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特长本身就是一种最有用、并有待放大的资源,也是营造自身特色的利器。从“自知”到“自比”再到“自评”,发现自己,找到生长点。根据自身特长,尝试做些课程的设计,小试拳脚后再拓展项目,拓宽新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在自我诊断中向前推进自我。

花点时间,研究学生。学情的展露,意味着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开始。不研究学生的学情,就好比没有问诊就乱开方子,对症下药便也无从谈起。充分的学情研究准备,有可能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课程与学习方式。这样的研究,是促进精细化专业化教育的有效推手。

正能量的传播

作为教师的角色身份,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状态调试,还可以适度提早介入学生的状态调试。

这个时段,朋友圈中晒出的正能量,无形中发挥着对不同家庭的影响力。作为教师,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各种“晒”,目的明确地“晒”出正能量满满的新学期目标,用暖暖的情绪去影响身边的家长、学生甚至同事;精心遴选各媒体各种有指导意义的收心策略,分享到家长圈中,温馨提示每个家庭提早开学准备。这无疑都在默默发挥着教师正能量的影响力。

如此,教师的“开学综合征”便也不难解开了。(综合各媒体报道)

帮助孩子从假期模式调整回来

□优妈

要让孩子成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家长的正确引导不容忽视。

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人都有惰性,都希望过得安逸、悠闲一些。试想想,大人如果不是为了赚钱养家,谁想天天辛苦干活赚钱?

孩子也一样,他们的身心发育不成熟,自制力比大人差很多,假期里想睡懒觉、不想开学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假期里对孩子不管不问,眼看着开学了又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更不利于状态的调整。开学前,家长应该多一些耐心和理解,慢慢引导,帮助孩子在开学前调整好状态。

催一下寒假作业

按时完成寒假作业,既能帮助孩子温习上学期知识,又能激发孩子在开学后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自律能力的锻炼。一个连简单的寒假作业都做不完的孩子,能有多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呢?

所以,如果孩子寒假作业还没写完,家长要催一下了。

调整好作息和饮食

开学后,起床时间肯定要比假期早不少。但是很多孩子睡懒觉睡惯了,开学后如果仍是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容易导致上课时哈欠不断、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差。

所以开学前几天,就要让孩子慢慢回归学校的作息规律了。不过,如果孩子假期都是9点起床,突然让他6、7点起床,肯定也适应不了。比较好的办法是定个闹钟,让孩子每天早起20—30分钟,逐步过渡到正常起床时间。

在饮食上,多让孩子吃点蔬菜、水果,清淡的饮食有利于孩子调理肠胃,促进消化和排便。肠道轻松舒适了,精神状态也会更好。

鼓励孩子自己置办学习用品

开学前,可以让孩子列一个文具用品清单,把新学期必需的笔、尺子、笔记本等盘算一下,然后鼓励孩子自己去文具店采购。

这样,能让孩子提前感受到开学的气氛,从而在心理上对开学有所准备。新文具、新书包都能给孩子增加一些新鲜感,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其对新学期的期待,缓解对开学的抵触、焦虑情绪。

除了置办新物品,孩子一直在用的水杯、红领巾、自行车等都要提前检查好,该修的修、该换的换,以免开学当天手忙脚乱。

用一个小小的仪式结束寒假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来唤起我们对过去的感恩、对新生活的期待。孩子的学习成长也一样,在每一个阶段的开始、结束,都需要一点仪式感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在开学前的这几天里,家长可以送给孩子一个新文具盒,里面附张精美的卡片,写上你对孩子新学期的期待和祝福;可以陪孩子去一个他一直想去的地方,期间跟孩子聊聊新学期的打算……当然,别光说对孩子成绩上的要求,还要表达出你对孩子在习惯、人品、担当、包容等美好品质上的期待和祝福,毕竟,这才是成长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