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朋友圈里,我们常常见到父母为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而上网“搬救兵”。身边更有家长面对类似于“读清末报纸”这种不仅难倒学生,更愁坏家长的奇葩家庭作业而苦叹。不知从何时起,家庭作业逐渐向“家长作业”演变。
别让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话题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7日) 12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协助有度 切莫越俎代庖

1

观点

□张涨

把孩子从“文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是对的,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应当支持,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同样值得点赞。但问题在于,个性作业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需要家长的协助也应当把握限度。毕竟,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理应由学校主导、由学生独立完成。

一方面,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注意示范效应,应该强调比作业完成好坏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对那些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作业,哪怕做得不甚完美,也应给予鼓励;而若明显是家长代劳的,理应指出批评,还要与家长加强沟通。

至于家长这一方面,适度地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当然有其必要性。但要明白,作业的意义是为了锻炼孩子,应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只要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就值得骄傲。

曾几何时,我们的“家校结合”往往是“有校无家”,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切莫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家长把学校教育该干的事、把孩子该完成的作业都大包大揽了。在这一点上,学校与家长都应自我反思,在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协助孩子完成等环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据新华网)

家庭作业岂能剑走偏锋

2

观点

□符向军

未成年人的成长发育有其特定规律,学校、老师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切勿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要回归家庭作业的本旨。家长孩子携手完成作业,自然有助于增进情感交流。但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只能是辅助和补充,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本身。

学校教育的重点和“功夫”主要还在学校里、课堂上,如果老师上课时不合理规划,把大量教学内容、功课等“重头戏”都留到课后,那就是本末倒置。同时,这也让家庭作业“承载”的功能过多,让学生负担过重、难以招架,只得由家长出面应付,使得家庭作业成为“家长作业”,转嫁为无意义的家长负担。这是学校教育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的错位,也是老师教学不负责任的体现,完全偏离了家庭作业的本来面目。

家庭作业剑走偏锋,一味求多求难求异,超出了孩子应做、能做的作业范畴,异化为“家长作业”,不但无法让孩子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还会让他们饱受挫折感、背负心理阴影,并让许多家长叫苦不堪。这无疑是令人尴尬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绝不是一句空话。“家长作业”乱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和反思。(据人民网)

明确责任 让素质教育回到正轨

□刘思琦

家庭作业一向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家庭作业,既是学生梳理当天所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也是对老师教学情况的直接反馈。笔者认为,“家长作业”何其多,反映的是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我们必须警醒。素质教育的精髓不在形式,而在于内涵。与家长合做几次手工、在微信里打卡交作业,看似反映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学形式的新颖化,但是除了为学生、家长带来更多负担,并没有太多实质意义。

素质教育不是空谈,更不是敷衍了事的形式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使素质教育回到正轨呢?首先,老师务必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承担一定责任,但主要的教育责任还是在于校方、在于老师。其次,学校需承担起引领与监督的双重责任,对于越来越严重的“家长作业”问题决不可袖手旁观,任其发展。最后,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将孩子的家庭作业揽于己身。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立刻将答案告知,而是要帮助其进行分析、建立思路。

素质教育关乎我国百年大计,不可等闲视之。“家长作业”看似是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却不可忽视。愿真正的“减负”早日实现,愿素质教育的春天早日到来。

(据长江网)

e针见血

@闹闹妈:如果家庭作业“量大题难”,超出孩子的认知和解决能力,致使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因完不成作业而被老师批评,遂而“越俎代庖”,不但让家庭作业成为负担,也让其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久挽不留:有好的初衷还得掌握好度的处理。城市人的生活紧张,负担本来就重,能在学校里完成的教学任务就不要再带回家了。老师家长各司其职,让家长疲于应对,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

@段思平:信息爆炸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家长参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开拓孩子的眼界,无可非议。但也应警惕,过多不接地气的“家庭作业”会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