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


如此“嘴”“脸”,怎么表演?
◎邑生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3日) 10版

著名演员濮存昕近日给“北京人艺青年演员培训计划”上课时,提到了一件事:“大概10多年前,在排练场跟朱旭老师排《生·活》,朱旭老师在那边说台词,我在一边收拾东西,突然他就说了一句‘这不搅戏吗?’然后就不排走人了,我后来才意识到可能是说我呢,赶紧赔不是。”老一辈艺术家对台词的看重可见一斑。在谈专业课表演时,濮存昕也首先特别提到了台词,“为什么戏剧学院天天让念八百标兵奔北坡,就是因为你的口腔要运动起来,怎么把台词说好,确实是一门功夫。”

濮存昕的这些话让笔者想起了去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数字小姐”事件。当时,一档综艺节目主持人爆料,演艺圈某女星其实是“数字小姐”,念台词只用数字代替,不专业不敬业。一位著名演员也透露,念数字代替念台词的女演员与她对戏时,甚为尴尬。一时间诸多网友根据线索猜测到底是哪位“懒癌”女演员。更糟糕的是,“数字小姐”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网络上早就盛传过某些演员拍摄前不读剧本、不背台词,到拍摄现场就胡说一通,靠后期配音蒙混过关的情况,难怪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演员口型对不上的情况。

由此及彼,笔者禁不住想问一句:同样是当演员、同样是念台词,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台词对一个演员有多么重要,对一部戏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有多么重要,无须赘述。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有理想有追求的演员,无不把备好台词、念好台词、对好台词作为一项基本功,积年累月地练习练习再练习、提高提高再提高。但是到了时下的一些诸如“数字小姐”这样的当红年轻演员这里,台词竟然成了他们表演中可有可无的因素。他们“红”,他们能拍戏,凭的就是自己的年轻、长相、身材。在他们的观念里,什么台词、什么演技、什么内涵都抵不过一张“脸”重要。于是,影视拍摄中和念数字代替念台词一样低劣的“抠像”技术也随之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只需要演员的“脸”,在摄影棚内以绿幕为背景完成拍摄,后期由技术人员通过专业软件“抠出”画面中的人像,嵌入另一画面,合成新的画面。更有甚者,这些演员本人都可以不用到场,非特写镜头全用替身——这便是连“脸”都不要了。难怪乎,著名演员陈宝国在评价“数字小姐”时,用了一句“不要脸”,可谓一针见血。

也许有人会说,话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方式不一样,实力派演员和偶像派演员的要求也不一样,但归根到底,从事的都是表演,当的都是演员,便有基本的职业要求在里面。用濮存昕的话来说,“语言的基本功,永远都是自己的事儿。所以我们做演员的,平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把话说好的人”。这是一个基本的职业素养的问题,更是一个基本的职业操守的问题。演员也许会“看脸”,但更需要功力。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演艺界有必要建立起必要的评价机制、退出机制,如果达不到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对不起,请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