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吴桂荣:巧奏六口三代之家的和谐乐章
点赞·新家风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7日) 12版

亲情是什么样的?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长长牵挂?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沉感叹?还是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舐犊之情?

在库伦旗库伦街道有这样一家六口:年过八旬的公婆、一个智障的大伯哥、一个常年在基层工作的丈夫,一个读大学的女儿,还有一位贤妻良母兼好儿媳。生活虽然清苦,但家庭和睦温暖,外人无不称羡。

公公白乙拉是位离休干部,老人常常把自己的经历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后辈们听:“我们小的时候呀,住的是用篱笆搭成的房子。篱笆的外围是用牛粪抹上的,冬天在里面睡一晚,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鼻子、脸都会冻得紫青。你们现在赶上了新社会,好时候,可不要忘了以前受过的苦,要努力勤奋!”

孙女包晓燕在爷爷的教诲下,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她时刻记得爷爷的话,处处为别人着想。她还节约花钱,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给贫困学生。

包晓燕的母亲吴桂荣是旗国税局的普通职员,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让人觉得亲切。“既然与丈夫结婚了,公婆就是自己的父母,智障的大伯哥也是亲哥哥,只有把他们照顾好,我才能心安。”无论谁问起来,吴桂荣都是这句朴实的话。

1999年9月,她的丈夫不幸遭遇一场车祸,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活不能自理,而老人在精神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吴桂荣却坚强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挫折,她每天起早贪黑,不耽误正常工作,又照顾病重的丈夫,同时安抚好老人的情绪。丈夫在吴桂荣的鼓励下,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锻炼恢复受伤的腿,他的身体很快康复了,这个家庭度过了最灰暗的日子,吴桂荣的坚韧让全家人脸上重拾笑容。

2001年的一天下午,吴桂荣发现智残的大伯哥走丢了。心急如焚的她立马和丈夫通过各种渠道寻人,吴桂荣还组织亲朋好友一起寻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凌晨,终于在瓦房牧场路边找到了大伯哥。

回到家后,吴桂荣顾不得吃饭,先给智障的哥哥煮饭烧水,又打好洗脚水,她的丈夫不顾疲惫地蹲下身为哥哥洗脚。可谁来为她倒一盆洗脚水?吴桂荣毫无怨言,20年如一日,每天烧好饭后端到眼前,等他吃完后再收拾好,没有拉过一次脸。

正像吴桂荣说的:“我们是最团结、最幸福的6口之家,没有什么能拆散我们,正是我们的和谐与互爱,才让我们的家庭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贾俊海 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