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


戳穿近期“科学”流言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14日) 15版

流言1:最近北京连续出现2起输入性H7N9病例,一时间各种关于禽流感的说法不胫而走,包括“吃禽类会得禽流感”“穿羽绒服会得禽流感”“禽流感目前已可以打疫苗预防”等等。

真相: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中。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经妥善处理后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填充羽绒服使用的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环节处理,禽流感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穿羽绒服感染禽流感的几率很小。

目前只有预防季节性流感的疫苗,尚没有H7N9禽流感疫苗。只要居民注意防护,不接触活禽、不去活禽交易市场,传染风险并不大。

流言2:在一篇题为《注意!这2种方式洗澡居然会致癌》的文章中提到:“自来水产生的氯仿是新形态生态杀手,在密闭空间中洗澡愈久,经由呼吸和皮肤吸入的氯仿量愈多,研究称每百万人会有12人因此致癌!”

真相: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毛颖民表示:“无论自来水中的氯气浓度还是洗澡时高温蒸发后的氯气浓度,都是相当低的,对人体不构成危害。”皮肤癌致病原因多是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质以及电离辐射等,因为洗澡而导致皮肤癌的可能性很小。虽然洗澡时会对人体的角质层有影响,但不会有太大坏处,人体的免疫功能足够抵抗。

流言3:一篇题为《中国人最常用的煮米饭方法,让你吃进了最多的砒霜》的文章引用英媒的报道,说一位研究大米和大米产品的北爱尔兰学者做了实验,结果显示人们惯常煮大米的方法,会令砷(俗称砒霜)这种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在米饭里。最后建议大家,应先将大米用水浸隔夜,第二天把水倒掉,再加水煮饭,这样大米中的砷残留物就大为减少。

真相: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专业教授沈立荣表示,2014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在日内瓦通过了大米中的无机砷限量0.2毫克/千克的国际标准。这一标准由中国牵头的工作组起草完成,意味着我国首次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对砷含量的控制主要靠环境控制和质量检测,靠煮饭的环境或条件来解决作用不大;再者,过度浸泡大米会造成营养的流失,导致大米变质的问题更大。平常煮饭时,洗米换水几次就行,大米浸泡别超过半小时。

(北京市科协首都科学传播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