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


以新突破书写新华章
——落实两会精神积极扩大开放述评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7日) 01版

□新华社记者 季明 刘华 何欣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动开放发展指明方向,奏响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代强音。

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谋发展。两会结束后,从部委到地方、从沿海到内陆,全国各地正将两会精神转化为扎实行动,谋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力争以更大作为书写开放新华章。

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辟对外开放新境界

3月24日,全国两会闭幕后不到10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这份被外界称为上海自贸试验区“3.0版”改革方案通过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应勇说,到2020年,上海自贸区将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形势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从3年多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1个自贸试验区”;从早期探索,到将114项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中国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新形势,新要求,新举措。中国对外开放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

3月14日,美国华盛顿。广州市政府在这里举办推介会,为年底将在广州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作准备,并邀请在美跨国企业到广州落户投资。

《财富》全球论坛联合主席伊斯顿说,广州一系列简政放权、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举措,以及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和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使其对跨国企业颇具吸引力,超过一半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已在广州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

沿海地区深化对外开放如火如荼,中西部地区同样不甘人后。

3月20日,新修订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正式施行,进一步放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领域,降低吸引外资门槛。四川等多个省份正摩拳擦掌,期待利用这一机遇,推动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引进外资质量和水平。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认为,相比之前加入世贸组织,新一轮开放带来的红利更多源自地方结合自身优势在主动布局中创造机会,具有鲜明的主动性特点。

新理念,新格局,新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持续走向纵深——

呼应“一带一路”建设,不少内陆省份纷纷加大向西开放力度。至今年3月下旬,“渝新欧”班列累计数量突破1000列,成为我国首个突破千列的中欧班列。

全国人大代表马忠源表示,当前“渝新欧”班列开行已进入常态化,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载体。

无独有偶。初春的辽宁营口港,一派繁忙热络的景象,“新东方快车”整装待发,即将启程奔赴万里之遥的欧洲。这个渤海之滨的亿吨大港,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新的桥头堡。

“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这将给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新机遇。”营口港董事长李和忠说。

最新消息显示,商务部目前正在修订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缩减有关外商投资的限制类措施,部分行业将取消合资合作要求或外资股比限制。

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准入限制;简化外商投资管理程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

融入世界、倒逼改革:以开放激发内生增长动力

开放与改革,正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从来就是协调统一、互促互进的关系。中国越来越开放的鲜明态度与政策布局,为改革带来了更多的新鲜空气和助推力。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持续回稳向好;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府工作报告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指明路径,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更多动力。

通过扩大开放,接轨国际惯例,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步步降下来——

一颗来自澳大利亚的樱桃,从靠泊上海码头到查验后放行,最快需要多长时间?国内水果电商企业“天天果园”给出的答案是:6个小时。

“天天果园”的神速,受益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只用去一家窗口,就等于几乎跑完海关、国检、海事、边检等23个相关部门。

上海市口岸办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争取让更多部门参与到“单一窗口”建设,纳入更多管理和服务功能,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

通过扩大开放,倒逼体制改革,内生性增长动力得到持续激活——

当前,东北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东北的困难,突出反映出当地经济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不足,核心症结是体制机制问题。■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