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沉醉暖兴安 ——兴安盟扶贫攻坚见闻 |
|
□本报记者 赵丹 胡日查
春风吹拂着兴安大地,处处都孕育着希望和生机。
这片土地被国家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地区,所辖6个旗县有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头号民生工程。兴安盟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今年的目标是,实现2.6万人脱贫。如此薄弱的基础和艰巨的任务,兴安盟贫困人口如何换穷貌?如何改穷业?日前,记者来到兴安盟,一探究竟。
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希勒图嘎查农民韩宝去年住院花了1.1万元,来自新农合、民政部门、商业保险等多重叠加报销下来,他自己只承担350元。67岁的韩宝坐在炕头上,有种说不出的踏实。该盟10.5万贫困人口都和韩宝一样享受5道健康保险。
兴安盟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总数的近60%以上,“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的问题时有发生。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说,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兴安盟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以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兴安盟编织教育、健康和生活救助三张网络的综合保障网,切实切断因灾、因病、因学代际传贫和再度返贫情况。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4年时间,兴安盟还有8万多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兴安盟的每个干部心里都有一本精准的账,用阿尔本格勒镇大学生村官图布新的话来说,“扶贫也得下一番‘绣花’功夫”。
图布新是哈日础鲁嘎查的大学生村官,去年他带动村里30户贫困示范户种植黑木耳脱了贫,这事儿在十里八村引起了轰动。记者见到哈日础鲁嘎查贫困户翠萍时,她刚拿到去年卖木耳的1.6万元,一把票子,她数了又数。“我今年要养1万棒黑木耳,政府扶持政策这么好,我一定要脱贫。”说这番话,翠萍有些动情。今年哈日础鲁嘎查将带动80户贫困户脱贫,这生财的木耳菌棒,将以每棒1.6元的价格出售给贫困户,每人3000棒,政府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每袋补助1元,贫困户自筹0.6元。按每个菌棒最低收入3块钱计算,每个贫困户都能稳稳脱贫。
脱贫,村民们不愿意等。为了尽早加工完首批100万棒黑木耳菌棒,村民们都在黑木耳合作社的简易食堂里吃午饭,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围着热气腾腾的东北大炖菜憧憬着新一年的光景。
农民想脱贫,始终面临着“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乌珠尔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河为了避免农户单打独斗,引来了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精准扶贫模式。
“在这里注册公司后,我们统一进行加工、劳动培训、技术指导,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负责保底回收,统一进入市场销售。”大学生创业带头人张旭今年要带动6个乡镇的300户贫困户种蘑菇。■下转第2版
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一线报告
点题: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体制机制。要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尽快步入自主发展轨道。严格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兑现脱贫“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兴安盟脱贫攻坚推进会议提出,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一往无前,苦干实干,确保脱贫攻坚限时打赢,如期向人民兑现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
点评:
在基础薄弱和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兴安盟把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扶贫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基层党组织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种养殖结构调整,不断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强筋健骨”。在各级干部的努力下,农民从贫困到脱贫再走向致富,农村从落后走向文明,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系列变化既可喜又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