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世界首例超细型体细胞克隆绒山羊——
“米咖迷”成长记
聚焦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11日) 15版
“米咖迷爸爸”——羊王。
羊王的伙伴们。
“米咖迷”。
科研人员在做实验。
“米咖迷”在喝奶。
科研人员正在查看“米咖迷妈妈”的身体状况。

羊绒产业的发展应该往前看,保种育种是第一关。

要保护绒山羊优质资源,从根源上解决羊绒质量下降问题。克隆羊“米咖迷”诞生之后,一定要建立好繁育体系,实现种畜统一的遗传评价。经过系统繁育后,提高整个二郎山白绒山羊品系的品质,继而提振内蒙古羊绒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李倩 其乐木格 朝波

2016年12月16日中午11点,一群人守候在棚圈内外,焦急地等待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他们已经整整守了6天了。

下午1点,经过1个半小时的剖腹产手术,“米咖迷”来到了这个世界。这是世界首例以扩繁为目的的超细型体细胞克隆绒山羊,它是一个珍贵种群重新崛起的希望,也是内蒙古羊绒产业振兴和乌拉特草原牧民增收的寄托。

时间退回到2013年5月。在乌拉特草原深处,乌拉特后旗畜牧改良站老站长赵云登见到了几个找羊的人,他兴奋地说:“走,我知道哪里有,我带你们去。”没有路,车开不进去,赵云登带着他们徒步50多公里来到偏僻的津门嘎查,指着一处羊圈说:“这就是你们要找的羊。”

一个消失的种群,就这样被发现了。为了不把羊群累坏,他们每人背上1只羊,往返几十趟,徒步走了上千公里,硬是把280只羊从草原深处背了出来。

他们是内蒙古米真绒毛纺织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创办的中科正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这群羊是赵云登保护了20多年、没有经过改良的纯种的二郎山白绒山羊。

“我们团队首次破译了二郎山白绒山羊的基因组密码之后,对成千只绒山羊进行基因测序,发现绒山羊种群的退化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引种杂交有关。”中科正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郝志强说。

“过去的羊绒非常细,现在14至15微米的细度几乎看不到了,二郎山白绒山羊也几乎成了濒危物种了。”内蒙古米真绒毛纺织公司董事长李臻说,“羊绒产业的发展应该往前看,保种育种是第一关。”

2013年、2014年期间,中科正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扛着仪器,游走于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鄂托克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等地的深山腹地之中,采集了绒山羊的血样、绒样各3万多份。

2014年初,他们把从不同地方带回来的上千只羊进行筛选,组建了规模为500只的核心群体,运用全球最先进的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精准筛查选种,并对它们进行了长达2年的观察,终于找到了“羊王”——一只拥有13.89微米超细羊绒、性状稳定的纯种二郎山绒山羊。

“2年来,羊王的各方面性状都非常稳定,是我们目前找到的第一只满足种公羊水准的超细绒山羊。我们决定对它进行克隆。”郝志强说,‘米咖迷’就是羊王的复制品,具有和羊王完全相同的特征。”

科研人员从“羊王”的耳朵上提取了体细胞,体细胞带有“羊王”全部遗传信息。“我们每天开车去周边的屠宰场,从刚刚宰杀的母羊身上取出卵巢,放进水温在28℃至38℃的灭菌生理盐水保温瓶中带回。清洗、切割,提取出活性好的卵母细胞,进行1天的成熟培养,然后将卵母细胞去核,再把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中,电激活,胚胎卵裂,以供筛选移植。”郝志强说,“这个过程我们重复了无数次,失败了无数次,经过长达1年半的不断摸索,终于成功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羊的子宫中。”

“克隆是啥咱也不懂,倒是闹出了不少笑话,没少给人家科学家添麻烦。”中科正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合作户、杭锦后旗太阳庙乡牧民李柱说。

原来李柱家的母羊被选中,做了胚胎移植手术,可李柱不了解这胚胎的来之不易,也不懂得将母羊单独圈养,又将公羊放入圈中交配,致使母羊流产。

“搞科研难,科研成果的转化更难。我们公司这两年羊绒出口赚的钱全贴补到科研这块了,真是硬撑着,民营企业做这个实在是太辛苦了。”李臻说,“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提升羊绒品质,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目前1吨细度为15.6至15.8微米的羊绒价格大约在70万元,1吨细度为15微米的羊绒价格则能达90万元左右,而15微米以下的羊绒在市场上更是走俏。”

“高品质的羊绒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生产出大量的高品质羊绒对企业来说能够掌握国际羊绒市场的定价权,对牧民来说,也是致富增收的好途径。”杭锦后旗副旗长聂建文说,“促民生,必须依托龙头企业,依托优质资源。”

杭锦后旗政府协调帮助企业在杭锦后旗太阳庙乡于2017 年建设占地1000亩的超细型绒山羊繁育养殖示范区,示范区由种羊繁育基地(克隆工厂)、物流配送及技术服务中心(包含专业合作社)和若干个繁育示范户组成。

据介绍,2017年,示范区计划培育种羊1000只,养殖改良的绒山羊达25000只。到2018年,培育种羊达6000只,养殖改良的绒山羊达10万只。“品质增、产量增、价格增。示范区的建成至少带动周边500多户农牧民致富。”聂建文说,“单羊绒一项,1只羊能为牧户带来增收105至110元,按每户养300只羊算,1年1户牧民将实现增收3000元。”

内蒙古农业大学李金泉教授认为,要保护绒山羊优质资源,从根源上解决羊绒质量下降问题。克隆羊“米咖迷”诞生之后,一定要建立好繁育体系,实现种畜统一的遗传评价。经过系统繁育后,提高整个二郎山白绒山羊品系的品质,继而提振内蒙古羊绒产业的发展。

(本栏目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朝波、李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