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包轻院的学生会做机器人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13日) 15版
同学们在机器人创客中心演示刚完成的机器人。

□文/图 张雅晶

机器人能够按照指令去执行一些任务、让机器人和自己一起玩耍或学习……如今,机器人对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遥不可及,虽然它们没有那么多的特异功能,但却真实走进了学子们的生活中。

2014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首先在所有专业中进行机器人创新实践应用专业试点。课堂上,电气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同学们都会给“探索者”仿生机器人编程,教师边教边学,学生边学边做,在探索中思考,在实践中反思,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们痴迷。

每到课间,学校机器人创客中心便成了学生们的快乐天堂:大家围在一张大桌子前,认真地拼装着一个个机器人,各种小零件、电机、传感器……桌面上摆放着的各种机器部件让“门外汉”们眼花缭乱,但他们却熟练地一一摆弄着,俨然一个个技能娴熟的工程师。很多已经完工的机器人摆放在创客中心的各个角落,这些机器人虽然造型简单,但都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指令。

“我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在学习西门子PLC200的编程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仿生机器人的编程,比如说我现在操作演示的这个排爆机器人,它是对齿轮、手臂等模块进行编程,由蓝牙模块控制,碰到障碍物就会夹住将物品放到相应位置。把这些在书本里枯燥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自己都可以动手做出来,学习起来感觉特别有趣。”自动化学院153110班学生梁亮边演示边说。只要有时间,梁亮和同学们都会到工作室来钻研。正是凭着这股钻研劲儿,2016年,梁亮首次参加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就获得了内蒙古选拔赛的第二名。

任锦文是梁亮的同班同学,他说,学院每学期会安排32学时的课程教学,老师讲解传感器功能及机器人编程软件等基本知识,学生成立小组、领取任务、完成2个机器人组装任务,做产品演示、完成实训报告的撰写和评价等。“正因为这些系统的学习,所以对于单片机的编程、机器人的组装等,对我们来说都不是难事。”2016年,任锦文获得了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第一名。

“随着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落地开花,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参加过大赛的学生不仅建立了自主创业的自信心,还种下了创新的种子。”自动化学院教师刘艳春骄傲地说。

学校细化人才培养途径,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身,对学生进行成才指导,让其找准坐标、明确定位,选择合理路径,实现自身的成长成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实现了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技能型、理论型向实践型、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