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郁达夫 |
郁达夫的一生好似一只没有舵楫的孤舟,潦倒飘零。他在生前最后一首诗中写道:“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令人扼腕的是,罗浮梦里,“忆家”的诗人终未归来……
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生于富春江畔一户破落书香门第。父亲给他取名郁文,依据孔子“郁郁乎文哉”之句。郁达夫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最终成了一名“文”人,但人生底色却是悲情的。他一生困于矛盾之中:早年留学日本,从医科读到经济系,钟情的却是文学;在东京发起成立“创造社”,终又脱离团体;抱得“苏杭第一美人”王映霞,最终劳燕分飞;半生结交诸多日本友人,最后惨死于日寇屠刀之下,尸骨葬身地也终究是谜。
气节坚贞
郁达夫在留日期间,时刻关心国内局势,曾给长兄郁曼陀去信:“欲整理颓政,非改革社会不可。”后又在日记中立志:“一身尽瘁,为国而已,倘为国死,予之愿也。”
郁达夫性情天真、气节坚贞。据当时同在东京的孙百刚回忆,某次中国留日学生千人大会上,尾崎行雄,当时赫赫有名的“宪政之神”,在演讲中流露出讽刺中国的言辞,郁达夫听后突然起立向他质询,态度磊落,措辞得体,加上日语流利,声调激昂,不仅博得全场掌声,更迫使尾崎行雄当场道歉。
1919年8月,他从横滨坐船回国,参加京城的外交官考试,结果名落孙山。不久,他又参加了民国政府举行的高等文官选拔考试,还是落第了。回日本后,他将刻有名字“郁文”的砚池送给日本友人富长蝶如,“考场上用的东西,奉送君吧!”心灰意冷到了极点。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看到国内政治腐败黑暗,郁达夫决意鄙弃仕途。
《沉沦》一书成名
1921年10月,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由泰东书局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有人甚至从无锡、苏州连夜赶火车专程到上海来买这册薄薄的“畅销书”,还有人跟风定制了书中主人公所穿的香港布洋服。
小说集《沉沦》共收入3部作品:《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另加1篇自序,都是他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读书时创作的。此前,受新文化运动鼓舞,郁达夫联合郭沫若、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人在东京成立创造社。
郁达夫声名鹊起,但也遭到“颓废派肉欲描写者”等种种攻击。年轻作家有些承受不住,向当时已颇有影响的周作人求助,去信用英文写在明信片上。“上海所有文人都反对我,我正在被迅速埋葬,我希望你是给我唱悲哀挽歌的最后一个人。”1922年春,周作人发了篇辨正文章,认为《沉沦》“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的性质”,这一援手令郁达夫感铭颇深,此后,“一帮骂我诲淫,骂我造作的文坛壮士,才稍稍收敛了他们痛骂的雄词”。
小说集《沉沦》出版不久就销售了2万多册;至1929年,不到10年间印行11版。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给了郁达夫极高评价。
1922年离日回国后,郁达夫先是寄身书局任编辑,后赴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执教半年,历经一番波折,他辞去教职,返沪主持创造社。
1923年冬,迫于生计,郁达夫暂别创造社同仁,离沪赴京,前往北大教授统计学。
在北京任教时,见多了腐败黑暗,郁达夫只想逃离,1925年2月他动身去了武昌师范大学,但那里派系纷争严重。自然,他在武昌也待不下去了。
鲁迅施以援手
离开武昌后,郁达夫回沪在家病卧休养了半年。1926年3月,应郭沫若之邀,他到广东大学英文系任职文科教授。去前,他本想把“满腔热忱、满怀悲愤,都投向革命中去”,谁料见到的“又只是些阴谋诡计、卑鄙污浊”,他在《病闲日记》中愤愤道:“这一种龌龊腐败的地方,不再来了。我若有成功的一日,我当肃清广州,肃清中国。”
1927年1月,回到上海不久,郁达夫在自己编辑的《洪水》上发表一篇《广州事情》,揭露了革命军内部“畸形的现象”,郭沫若认为此文发表不合时宜,两人因政见不同生发矛盾,郁达夫随后登报声明脱离创造社,两人由此断绝往来近10年。
1927年离开创造社后,遭到不少攻击。鲁迅从广州回到上海,对郁达夫施以援手,并在文中为他主持正义。
鲁迅一生“骂”过不少人,且以尖刻闻名,但对郁达夫却从没有过微词。他虽反感创造社同仁一副“创造”脸,但觉得郁达夫脸上“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
郁达夫在日本求学时,对胡适敬仰万分,还曾以钦慕者身份给胡适写信,但回国步入文坛,他的《夕阳楼日记》引起胡适等人与创造社成员一场笔仗。胡适的攻击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以致他写信给远在日本的郭沫若,说要跳黄浦江自杀。虽然胡适后来主动写信和解,但两人交往甚浅。对于另一位前辈鲁迅,郁达夫与其相识后推崇备至。
鲁、郁两家在沪来往频繁,鲁迅写了那首著名的《自嘲》(其中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是因着“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可见两人交谊甚笃。
1938年底,郁达夫受新加坡《星洲日报》邀请,走南洋做抗日宣传。新加坡沦陷前夕,他撤退到了印尼,1943年,郁达夫娶了比自己小25岁的印尼华侨陈莲有。
1945年8月29日,日本宪兵得知郁达夫真实身份后,将其秘密绑架并杀害。次日凌晨,郁达夫的女儿郁美兰降生。(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