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哪里来,由谁来引领?
去年年末,林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14户,20734人、重点贫困村39个,贫困发生率4.6%。到2018年,全县计划实现4087户、7860人稳定脱贫,31个贫困村退出。如此大的脱贫任务,扶贫的资金从何而来?县里按照“多个渠道饮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资金19311万元,县财政又拿出1亿元的财政资金,使全县财政类扶贫资金达到2.931亿元。今年,全县预计投入扶贫贷款至少在8亿元以上。眼下,县里以这些贷款成立的脱贫产业基金、农牧业产业基金、合作社扶贫带动基金,已经开始启动运行。
有了扶贫的钱,还得有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在糖、药、果、鸡、猪五条产业链中,糖、果产业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龙头企业,佰惠生公司和天拜山果饮加工公司是全县糖产业和果品加工业的引领者。为了引进药、鸡、猪3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县里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攻坚行动”中,着力引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大项目,以发挥其在扶贫中的支撑作用。
总投资36亿元的正邦集团年出栏2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种猪扩繁场2个、年出栏50万头自繁自养商品猪场3处、年出栏50万头生猪繁殖场1处,建设饲料加工厂2座,建设年加工100万头可溯源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现代化加工厂和物流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恒光大中药材深加工项目,建设4条中药加工生产线,年饮片加工能力4500吨,配方颗粒2000吨,到2020年,企业将在全县发展药材基地5万亩,年产中药材5万吨,带动种植农户人均增长3500元以上。
总投资3.75亿元德青源240万只蛋鸡产业扶贫项目,采取政府先行投资建厂、企业后续租赁经营、整合扶贫资金入股、贫困群众分红受益的方式运作。政府将投资2.5亿元作为蛋鸡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发电厂、饲料厂等固定资产建设资金,企业将投资1.25亿元作为生物资产和经营流动资金,预计今年十一月德青源公司可进行租赁经营,企业当年向政府缴纳租金2500万元,通过租金分配,5000名以扶贫资金入股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实现分红1000元。
扶贫产业链,如何来脱贫?
在林西县的糖、药、果、鸡、猪五大扶贫产业链中,制糖产业是贫困人口受益面最大一个产业。近年来,林西县大力培育扶持内蒙古佰惠生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动企业走“公司+科研+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之路,使这家小公司扭亏为盈,已发展成一家集甜菜订单种植、科技研发、制糖加工、产品精加工、副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企业。如今,这家全产业链型的企业,已成为国内北方制糖行业的排头兵。
“我们这儿家家都种旱涝保收的甜菜,有了当地糖厂给我们下订单,春种到秋收啥都不用愁。”种植户任喜成去年种了20亩葵花,由于天气先旱后涝,葵花全部烂盘,一年到头白忙活儿,好在有150亩甜菜带来近30万元收益。今年他又承包土地把种植规模扩大到260亩,按照订单价一吨520元计算,预计年收入50多万元。任喜说,有了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不再担心种了甜菜没收成,也不用担心有了收成卖不了啦,企业还能赊欠我们种子、化肥等一些物资,贫困户有钱没钱都能种地。
2016年该企业共收购甜菜65万余吨,支付甜菜款3.38亿元,人均种植甜菜收入6600余元。目前,公司在林西县内发展稳定甜菜基地10万亩、县外10万亩,直接带动原料区甜菜种植户达1万余户、3万余人受益。企业这种“甜菜富民”模式,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成为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
农民变股东,收入有多少?
“股金分红的1000块钱马上就打到卡上,政府投资我们分红,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正在浇地的林西县五十家子镇东边墙村村民银守章满脸的喜悦。银守章提到的1000块钱,是政府把他的1万元脱贫产业基金入股到佰惠生公司获得的资产收益分红。
银守章是因病致贫的典型,有着三口之家的他今年60岁,由于老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梗等多种疾病,自己又有脑梗病史,即使每年都承包别人的土地耕种,也仍然没有摆脱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现状。2014年,五十家子镇东边墙村在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中把银守章一家纳为贫困户。
今年林西县创新资产收益型扶贫的方式,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设立2.05亿元脱贫产业基金。基金以政府入股的形式入资企业,企业以10%的比例给贫困户分红。今年春耕刚开始,林西德青源240万只金鸡扶贫、恒光大等5家龙头企业就与贫困户签订了每户分红1000元的协议。全县18650口贫困人口就能从脱贫产业基金资产收益分红1865万元。“1000元钱虽然不是个大数目,但至少解决了我一部分春耕生产难题,真算是雪中送炭了!”银守章很满足。
“我前年流转给恒光大公司20亩山坡地,每亩是150元,今年又流转了6亩水浇地,每亩是300元,再加上每天在那打工的一百二三十元钱,脱贫是没问题了。”林西县新林镇五星村村民王福友靠着土地流转和务工劳动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为充分调动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林西县利用5000万元财政资金杠杆,撬动5亿元扶贫金融贷款,实施“1+20”配套计划。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公司走,公司带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思路,全力推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土地入股和进行务工劳动脱贫致富。
目前,林西县江西正邦集团2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养殖、内蒙古恒光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中药种植示范基地、承德永丰马铃薯种薯等项目已经流转土地10万余亩。这些企业流转的土地多为坡改梯项目旱地和沙化的弃耕地,企业以每亩200元至40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农户直接获得稳定收益达4000余万元。
“这种产业扶贫的1+4模式,让贫困户加入脱贫产业链后得到4种收入!”林西县扶贫办主任赵光明以甜菜富民工程为例算了一笔账:去年全县农民种植甜菜的收入达到3.38亿元,贫困户在企业的资产收益能达到745万元,企业安置贫困群众800多人就业,贫困户在土地流转中的租金收入达到300万元。
(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