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区特困人员认定实现城乡统一

  本报6月3日讯  (记者  霍晓庆)5月3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解读《内蒙古自治区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该办法的出台,将我区原有的农村牧区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保障制度统一为城乡统一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并使特困人员认定有了统一标准。

  办法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法定义务人无履行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特困人员给予救助。在具体条件中,明确将一、二级智力、精神、肢体和视力残疾人直接确定为无劳动能力人员,纳入特困人员认定范围。

  同时,以往的民政救助对象标准认定大部分是保障其基本生活,而新的制度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为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两个部分,更加突出了制度的人性化。其中,基本生活标准要不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1.3倍、同时不低于上年救助供养标准,照料护理标准分为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象护理标准,分别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全区平均最低工资标准的25%、65%确定。

  在程序认定方面,办法具体细化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受理、核对、审核、审批、终止供养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使特困人员供养申请审批更加规范和便捷。同时加强了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监督检查,从制度层面切实维护了特困人员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以“五化”建设为抓手 着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6月4日
我区特困人员认定实现城乡统一
全国现存最完好的清代边疆将军衙署
鄂托克旗: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牧业发展新动能
我是环保小能手
“走进内蒙古·感知70年”全国边境外宣期刊采访活动启动
阿拉善左旗发生5.0级地震
2017年全区青少年网球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年度第一站积分赛举行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
鄂尔多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
记者手记
钢铁市场回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