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乡政府部署廉洁从政工作会议上,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真廉洁就要发自心底地对百姓、单位和自己负责任,时刻督促自己勤俭节约是做到清正廉洁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指根源。
一针不补,千针难缝。把勤俭节约当作清正廉洁的“关键词”,其意在于查思想之“缺”、补行止之“漏”,这是党员干部检束自身的一剂“良方”,更是改善改进作风的一味“妙药”。也许有人会心生疑惑,勤俭节约是小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何要把针头线脑的事儿摆上廉洁从政这个门面“上纲上线”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珍视眼前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久而久之必然“坐大成虎”,难以理顺公私关系、群众情谊,思想上开的这一点“小差”,很可能成为藏污纳垢的“原点”。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无论是党委机关还是企业单位,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一旦在“俭”与“奢”间徘徊,一旦有“只这一次,下不为例”的思想作祟,那么清正廉洁的第一步就无法走稳走实,更枉谈长久长远。
让党员干部做到勤俭节约,不能只依靠引导倡议、规章制度和监督执纪,还要加强学习教育,形成一股勤俭之风。这股“风”要坚持长久,不要看上去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却“阵风吹过,心底无痕”。反观之,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勤俭常傍身,节约我先行”,才更容易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走好群众路线,才更容易在本单位树立起勤勉踏实、清正廉洁形象,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的同时有助于自我进步。当然,凡事不可功利,只有把勤俭节约内化于心才能真正指导实践、外化于行。
凡事难就难在坚持不懈、驰而不息,这恰是勤俭节约成为清正廉洁最难一步的主要原因。党员干部身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身在单位这个大集体中,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贪图享乐、无端浪费为耻,以守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优良传统为荣,以此收获群众更多信赖满意,助力单位风清气正,给予自己一份坦然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