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此次会议旨在为全球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吸引了国内外生态建设领域的生产、学术、研发精英,共同商讨生态大计。
身处生态建设一线,天龙生态早在2000年伊始便率先投身于荒漠化治理事业中,17年来扎根荒山,以乡土树种+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完成了智慧林业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17年间,天龙生态以乡土树绿山为核心,收集乡土植物1200余种,引种、驯化、扩繁30余种,最终繁育出节水高达80%、在困难条件下成活率高达98%的旱生乡土植物谱系,成功将大青山南麓6万余亩荒山变作绿地,将昔日人人绕道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祖国北疆的绿色生态屏障,也为整个包头市乃至内蒙古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成功的样板。
“当地的树绿了当地的山,当地的山富了当地的人”,这是利用乡土树种成功治山后,包头市大青山一隅民生工作的真实写照。
山体石漠化是长期困扰大青山沿线居民的重大难题,侵蚀严重、土壤贫瘠、干旱缺水、立地条件差,这是大青山沿线的常态,而天龙生态的建设区域,则是该区域中最为困难的一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天龙生态用脚踏实地的工作、用国际领先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科技术,将荒山彻底变为青山。而这也正是天龙生态成为此次会议中生态建设企业代表的主要原因。
论坛中,天龙生态就荒漠化议题结合其17年的生态建设经验发表演讲。发言人指出,三分种树、七分养树,对于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差的广阔荒漠化土地、山地而言,养护的地位则更为重要。为了让荒山植树成活率更高、节水率更高,中国不止需要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树,更需要先进的节水体系,这对于站在生态建设一线的天龙生态而言更为重要。因此,天龙生态多次随同包头市政府前往以色列考察全球领先的智能节水灌溉科技,并最终将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引入大青山,通过节水70%、节肥50%、生长率翻三番的绝对优势,促使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一段最终成为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的标杆工程。
会议中,诸多莅临现场的中国生态建设领域耆宿对于天龙生态过去17年的成果及其智能节水灌溉体系展现出了极大地认可和兴趣,并主动提出希望前往大青山南坡,到由天龙生态建设的标杆地段进行实地考察。专家团队同时表示,愿意将先进的治山理念、科技向更多的区域推广,帮助天龙人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据悉,该活动不日即将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