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户19人,其中国家标准贫困户有5户10人,盟级标准贫困户有3户9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2户4人,经营能力差2户4人,因灾4户11人……”当记者问起有关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苏木赛罕塔拉嘎查贫困人口情况时,驻村帮扶干部美丽张口就来。她说,不光是这些数据早已经烂熟于心,每家每户什么情况,有哪些困难,怎么帮助他们脱贫,都记得清清楚楚。
美丽是苏尼特左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2016年被派到赛罕塔拉嘎查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刚到嘎查,美丽就和驻嘎查工作队一户一户地走访摸底,充分了解嘎查贫困户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工作刚刚铺开,美丽就碰了个钉子。嘎查有位叫苏乙拉的贫困户,长期自我封闭,不愿与人打交道,对干部存在抵触情绪。为打开他的心结,美丽成了他家的常客。“我去他家,不以工作为目的,是单纯的将心比心,发自内心的真情交流。”美丽说。从帮他转变生产生活理念、给他解说惠牧利民政策,到动员他参加周边牧户议事讨论会,渐渐地,苏乙拉的心门打开了。现在,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凡是有关集体的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整个嘎查走下来,美丽心里有了底。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坎儿是基础设施建设。看着牧民住着危房、人畜喝不上干净水、交通不方便、生活用电也不能保障,美丽和工作队员们坐不住了。生活生产条件得不到改善,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说干就干,他们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牵线搭桥、衔接落实项目,去年完成38户危房和93户门面改造,实现了嘎查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修建水泥路12公里,实现了嘎查道路硬化率100%。还通过“一事一议”“兴边富民”等项目,先后投入373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棚圈121处、青贮窖44座、打机井45眼、围栏草场105余万亩。
这些工作做下来,全嘎查面貌大变样。但美丽的心里清楚,脱贫攻坚,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脱贫致富的路子。没有富民产业项目的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开发也难以持续。驻嘎查工作队与嘎查班子三番五次的调查讨论,最后决定从嘎查集体草场中划出2万亩草场,与旗农牧业局联合建立了苏尼特羊原种场,同时成立图拉嘎苏尼特羊饲养协会,采取“党员中心户+协会+贫困户”的模式,为牧民提供牲畜结构调整、抗灾保畜、脱贫致富等方面服务。嘎查里的4个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8个贫困户,鼓励贫困户给协会放牧务工,每人月均工资达3000元以上,贫困户还以草场租赁费入股合作社分红。这样一来,大多数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
阿拉腾巴特尔的情况有点特殊,他是嘎查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他家生产资源较少、生态环境严重脆弱、就地扶持难度大,因此申请了易地搬迁项目。“去年12月13日,是我难忘的日子。整个分房过程,从公开抓阄到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协议,一系列繁琐手续都是驻村干部陪着,办得特别顺利。”阿拉腾巴特尔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牧民们感受到了嘎查的变化,美丽也感受到了牧民的变化:“现在嘎查的牧民见到我,都会笑脸相迎。在走嘎查串牧户的路上,我们和牧民兄弟姐妹的感情越来越深。驻嘎查帮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个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牧民的关怀。其实,我们与接触到的嘎查牧民交朋友,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就是一趟‘驻村驻心’的亲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