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各类创业项目纷纷上马,众创空间导师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他们除了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更能实战应对。在此背景下,有效整合导师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导师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破解众创空间发展中的一些难题,让创新创业者在创新创业之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据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韩宏宇介绍,授予60名创新创业导师成为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众创空间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是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众创空间管理(试行)办法》,由自治区众创空间联盟和内蒙古生产力促进协会组织开展评选工作,经过全区各众创空间推荐和专家评审以及社会公示后正式确定的。
此次公布的第一批众创空间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中,有21位来自呼和浩特市,10名来自包头市,9名来自鄂尔多斯市,5名来自呼伦贝尔市,3名来自通辽市,5名来自赤峰市,2名来自锡林郭勒盟,2名来自巴彦淖尔市,1名来自乌兰察布市,1名来自乌海市,1名来自阿拉善盟。
“立足本土创业的特点,挖掘本土现有资源,评选出的60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会被正式纳入自治区众创空间联盟导师库。他们将紧紧围绕全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长期对创新创业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推进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韩宏宇对记者说。
导师把脉 为创业者找准路径
缺资金、缺资源、缺人脉、缺人才、缺市场……创业路上面临的问题不少。有了导师,就能够帮助创新创业者把脉创新创业方向,找准创新创业路径,使创新创业者少走弯路,大大降低学习成本,从而拥有更多胜算的可能。
6月14日,在呼和浩特市国家级众创空间聚咖啡众创空间里,记者见到了郭偌宁。她正在和2位创业者沟通想法,一位是90后刚毕业的大学生王彤,另一位是70后,笑称自己是“一直在创业”的蒙古族青年桑杰。
2015年,桑杰怀揣着一个想法和满腔的创业热情找到了郭偌宁。“桑杰关于治理沙地的理念比较有创新性,这和当下的生态理念不谋而合。”郭偌宁对他的项目很感兴趣。但是,一个项目从创意到最后的实施,其间的经历和过程,桑杰一无所知。
“发明专利能申请多少补贴?”“小微企业申请资料该怎么填写?”如今,只要一遇到什么难题,桑杰都会第一时间和导师郭偌宁沟通,认真听取导师的看法,一起梳理解决一个个纷繁复杂的问题。“打通通道,让创新创业者真正享受到政策的扶持和帮助,让创新创业项目聚焦在最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层面,才能提高创新创业效率。”郭偌宁说。
创新创业者需要与财税、知识产权、人力、法律等方方面面打交道,对于首次创业的人来说,这无疑增设了一道道门槛,如果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很容易掉入“坑”里。“郭老师总是能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帮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说起郭偌宁,王彤很是钦佩和感激。
“政策是创业者的及时雨,很多创业者并不了解相关政策,不知道如何申请政策。我们要及时与创业者沟通,挖掘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郭偌宁每月都会举办2次企业沙龙,发布最新的本地化创业新闻、政策,以及创业活动等资讯,让创业者及时了解各种相关信息。
整合资源 引领创业者对接市场
李臣2010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从事网络开发建设。由于互联网入行门槛低、竞争大,遇到了不少困难。去年年底,李臣带领着团队8位成员进驻内蒙古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区。麻宾是内蒙古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区的负责人兼创业导师,也是此次入选的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之一。麻宾根据李臣团队的情况,为他们及时提供指导,并帮助团队对接了外地先进的资源和服务。
如今,李臣的内蒙古魁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发展到六七十人,营业额得到明显提升。李臣感叹道:“来园区前,创业一直在原地打转,有想法却总感觉无从下手。经过麻老师的规划指导,团队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公司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创业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前来寻求帮助的创业者很多,他们当中有大学生、二次创业者,也有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领路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医生,为创业及时把脉,有时候更像一位提灯者,和创业者们一起前进,为他们引路、探路。”对于自己的工作,麻宾有着更深的感悟。
提升自我 导师创业者都要充电
此次入选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的冀宇翔是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内蒙古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创业导师。来到园区3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参与指导了几十位从事电子商务的创业者。
冀宇翔经常对创业者们说,创业是一场马拉松赛,不能心急,能够活下去就是成绩。“商业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创业者们不能异想天开,切忌做一些看似新奇特、实则风险大的项目,要务实。”冀宇翔说:“如今,每位创业者遇到的难题可能不一样,但本质问题却相似。要帮助他们打开脑洞,创造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做、朝哪个方向做,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才能走得稳。”
为了更好地指导创业者创业,冀宇翔也在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指导创新创业者的过程中,冀宇翔发现,很多创业项目在创业初期,由于股权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在之后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凸显出许多问题。因此,他自费报名参加了北京一个关于股权架构知识的培训班。“类似这样的外出学习,我1个月至少要去培训1到2次。”冀宇翔说。
创业者们更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充实自我,才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在麻宾看来,创业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2项最基本的素质:首先是目标明确,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切忌盲目,项目前期要做好足够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其次是坚持,坚持是取得成功的最后一道门槛。一旦选好方向,就不轻言放弃。“创业者必须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遇到挫折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麻宾说。
麻宾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创业者们要多学习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见识面。低水平的创业,很难产生优秀的创业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6年,我区众创空间运营服务人员达到1799人,服务的创业团队有3793个,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已增加到1921人(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107人),全年服务的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共8219个,共举办创新创业活动2072次,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1417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众创空间入驻海外创新创业项目有7个,吸纳大学生创业团队2076个,留学归国创业人员48人,科技人员创业315人,大企业高管离职创业104人,连续创业522人。众创空间吸纳就业人员33351名(其中,间接带动应届毕业生就业7181名),总收入达1.5亿余元;获得各级政府财政补贴8627万元,获得投资融资的团队和企业有297家。2016年,众创空间孵化上市(挂牌)的企业达72家,常驻企业和团队拥有的有效知识产权数量为93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