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拿到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中专毕业证书的吉日木图,已经顺利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将兽医专业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囊中,成为鄂托克旗近几年实行基层兽医培训以来,首批拿到畜牧兽医执业资格的70多名牧民之一。
畜牧业是鄂托克旗的主导产业,牛羊是农牧民的“命根子”。但多年来基层兽医人才短缺和断档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看病难成了农牧民“最头疼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鄂托克旗政府在充分调研后决定,从2015年开始每年从全旗75个嘎查(村)40岁以下农牧民中选拔动物防疫后备力量200人、年轻嘎查(村)兽医200人和现有嘎查村动物防疫员180人,进行基层兽医培育,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全旗580名嘎查村兽医和防疫人员培育任务。
“今年第一批学员共75人已经完成3年的学习任务,取得畜牧兽医专业中专毕业证,其中有90%以上学员已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拿到畜牧兽医执业资格。”鄂托克旗兽医局负责人说,“这些牧民充实到兽医队伍中,不仅成为自家牲畜的专属医生,而且可把原来1名兽医大约服务50户牧户的比例提高到1名服务15户,让牲畜也享受到‘家庭医生’般的精准医疗服务。”
该旗充分利用旗蒙古族综合职业中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和既有职业培训资质等资源,与旗兽医局积极配合,邀请锡盟职业学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资深教授开展阶段性授课。课程分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利用冬、夏两季农牧闲时间,每年集中授课5至6次,每次十几天。教材以易懂、好学、操作简便的畜病诊疗适用技术为主,操作演练为辅。授课期间由专家教授或老兽医带领学员到农牧区养殖户现场诊疗畜病,做专题研讨和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让学员很容易理解接受。
如今,毕业的首批兽医已回到各自嘎查(村)担负起兽医重任,成为自家牲畜和周边牧户牲畜的“家庭医生”。与吉日木图同期毕业的乌兰镇苏吉嘎查牧民满都拉,则选择到乌兰镇开兽医门诊。这里地处中心位置,可以更好地服务周边嘎查农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