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峰学院深化改革促转型 力推“三个转变”

  根据国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赤峰学院等9所学校被列为我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赤峰学院同时还被列入国家百所转型发展和产教融合试点单位,获得了国家一亿元的专项支持。

  据了解,早在“十二五”之初,赤峰学院就确立了“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突出特色、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地走上了转型发展的探索道路。现在,作为赤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赤峰学院不断深化改革,力推“三大转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转变办学理念,从“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型

  “邯郸学步终枉然,独辟蹊径方久远。”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之初,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如同很多兄弟院校一样,赤峰学院也曾一度循着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因而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明显、缺乏办学特色等问题。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赤峰学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意识到只有独辟蹊径,办出特色,方能弯道超车,获得永续发展。为此,学院制订了大学章程,重新明确了办学定位,找准了“教育生态位”,全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地方性”和“应用型”这两个关键。

  在办学目标上,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创办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办赤峰人民满意的大学;在学科专业建设上,重点打造应用性学科,建立与地方产业链和创新链紧密对接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注重应用科研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赤峰学院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层次特点及成长成才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2017年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倒推法”设置课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专业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新版方案将学期教学周数由原来的20周调整为18周,每年增设了一个为期4周的实践创新小学期,着力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集中实践环节也统一扩展到了12周。

  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是“双师型”教师。为此,赤峰学院大力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改变唯学历论、唯职称论、唯科研论的局面,坚持能力本位和教学本位,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多元化。学院还积极引进行业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领或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薪酬激励等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到“十三五”末,赤峰学院的“双师型”师资将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

  二是转变办学方式,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合作”转型

  “闭门造车不可行,协同育人得发展。”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关起门来办学”造成了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无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赤峰学院坚持“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本着开门开放、互惠互利的原则,探索构建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及合作治理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办学生态环境,成功打造了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转型发展。学院正在筹建有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参与的赤峰学院理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使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能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中来。

  在专业建设上,赤峰学院本着“精文、强教、提医、拓用、增农”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开拓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的专业共建项目。其中,赤峰学院与赤峰富龙公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学院开展的“校——校——企”合作项目,采取“4+3+3”模式,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本科一批成功招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赤峰学院还与安博集团、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扶诚金融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达内科技等多家企业开展专业合作,通过共同拟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互派教师、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了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符合企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充分发挥学校在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赤峰学院还与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辽职业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与韩国湖南大学、英国拉纳克郡新学院、瑞典隆德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国立师范大学等国外院校开展合作,加快了学校国际化发展进程。现有美国、巴基斯坦、纳米比亚、赞比亚、蒙古国等国家的留学生190人在学校深造。今年6月,经过5年的学习、培养、实践和锻炼,沙·侯赛因等42名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被授予学士学位,标志着留学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转变教学方式,从“讲得好”向“学得会”转型

  “教师不唱独角戏,教学相长学为本。”受精英教育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影响,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差,参与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赤峰学院坚持转变发展模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合理控制办学规模,着力强化内涵建设。坚持以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来衡量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创新开展了以学分制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双改”工作,将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将教学内容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将教学方法从“一言堂”“填鸭式”向启发研讨、指导交流转变,将教学评价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化评价”转变。

  为了有效推动教学模式转型,赤峰学院于2013年正式开展ISEC项目。ISEC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及其下属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设立的促进国内普通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综合平台,主要以教育国际化为手段对国内高校提供资源扶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学、教学效果”为中心的,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一个教师教学水平有多高,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看他“教”得怎么样;而ISEC项目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学习成果”为中心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架构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一个教师教学水平有多高,教学效果如何,关键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如此一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适应ISEC项目教学的,教师必须重新编写教学大纲,重新编写教案,重新设计考核方式,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通过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实施过程化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明辨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ISEC项目的实施及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

  项目运行4年来,规模逐步扩大。赤峰学院现拥有经过培训且获得上岗资质的项目教师212人,居全国ISEC项目院校之首。ISEC项目在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现成为学校强化内涵建设、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抓手。

  为充分发挥转型试点院校的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路径,2017年,赤峰学院成为全国ISEC项目院校中探索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AISEC项目的首家院校,首批AISEC项目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两个专业,将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

  据了解,AISEC项目以国际通行的教学质量保障理论和方法,建设了符合本土需求的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标准和实施办法。以培养符合国际通行标准要求的应用型本科课程师资队伍为核心工作任务,帮助项目院校建立国际标准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水平,引进国际先进的应用型技术和标准,培养社会急需的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赤峰学院是自治区整体转型试点院校,而整体转型是从办学思路、治理结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办学条件、学校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的一种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改革。相信赤峰学院成功完成整体转型后,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9版:经济圈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我区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2017年政府新增一般债券359.4亿元
心系客户 卓越服务
多彩民间艺术节
讲好内蒙古防沙治沙用沙的故事
赤峰学院深化改革促转型 力推“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