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中国发展营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彰显理论先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是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准坐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中国外交实践与中华文化传统相结合,极大丰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内涵。
外交部长王毅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的顶层设计,以坚持和平发展为战略选择,以寻求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建设伙伴关系为主要路径,以践行正确义利观为价值取向,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努力目标。
今年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被相继写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全球治理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可能,“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以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方向,引领大道同行
中国在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已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伙伴关系,实现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全覆盖,对外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深化。
——构筑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中美元首海湖庄园成功会晤,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发展;中俄战略互信加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持续推进;中国同新兴力量和发展中大国合作迈上新台阶。
——秉持亲诚惠容理念,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深化同东盟务实合作,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中日韩合作企稳回升势头;增强与南亚国家合作;同中亚国家实现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
——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提质升级。中国提出真实亲诚对非工作方针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定位。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创立中拉论坛,同阿拉伯国家打造互利合作新格局,同太平洋建交岛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
南非总统祖马说,“十大合作计划”涵盖与非洲发展有关的所有主要问题,在中国大力支持下,非洲大陆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和伙伴”。
以“民为本,兼济天下”为气质,展现大国担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动进取,积极作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中国作用。
——强化底线思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亮出底线、敢于斗争,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
——坚持外交为民,维护海外利益。成功组织9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处理100多起公民境外遭绑架或袭击案,受理领事保护救助案近30万起。
——积极参与热点问题解决,深入参与国际维和,与各国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应对埃博拉疫情等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让中国理念逐步成为国际共识。
——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使“一带一路”实现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成为中国迄今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最成功的公共产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使人们团结的倡议,一种使人们相信自由贸易能够让大家受益的倡议,一种使人们相信有可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到不落下任何一个人的倡议。”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强国之路,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